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链式服务矩阵
在银川遇见最美“夕阳红”
版次:3 作者:吴春霖
本报记者 吴春霖 文/图
庆重阳文艺表演(10月21日摄)。
医生为老人推拿按摩(10月21日摄)。
志愿者帮助老人打扫房间(10月21日摄)。
养老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近年来,银川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坚持养老事业与产业双轮驱动,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1658+N”智慧养老链式服务矩阵,聚力打造“塞上银享”金字品牌,不断织密养老服务供给网,持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温馨守护最美“夕阳红”。
顶层设计深化养老政策创新
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银川市户籍人口中约有老年人34万人,占总人口的15.8%,其中失能(伤残)老年人约3.2万人,构建完善的现代化养老体系迫在眉睫。
推进养老服务发展,规划要先行。为加快推进全市养老服务改革发展,银川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26个部门参与的银川市健康养老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养老服务改革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监督落实,形成相互协作、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同时,科学编制《银川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21-2035)》和《银川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制定《银川市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银川市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银川市加快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银川市创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地方攻坚行动方案》等系列配套方案,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政策指引和遵循。我市还在西北五省区率先出台《银川市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移交与管理办法》,建立了小区开发建设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审批、同步建设、同步验收机制,有效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优化服务强化养老兜底保障
“大家平时在老年大学上课学习,还有中医理疗团队提供体检、按摩、艾灸等服务,非常贴心!”谈起位于家门口的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七子连湖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老年人杨振海连连点赞,他说,志愿者、爱心商家还经常上门开展尊老敬老活动,为大家带来更多欢声笑语。
七子连湖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采用公建民营的方式,引进宁夏塞上鸿儒颐养院与宁夏秦杨中医医院,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健康管理、心理疏导、保健按摩、精神慰藉、膳食供应、休闲娱乐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成为我市社区养老服务的亮点。
“中心共设20张床位,包含生活照料‘六助’(助洁、助行、助浴、助医、助急、助餐)、中医康复护理、智慧诊疗、线上问诊等功能,每周都有专家坐诊。”七子连湖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庞敏介绍说。此外,该社区的老年大学有学员100余人,开设的水兵舞、旗袍走秀、合唱等各类课程很受老年人的欢迎。
“家里安装了6个扶手,地面的瓷砖进行了防滑处理,还配备了餐边桌、助行器、洗澡凳,让老人的生活更为便利,也为当儿女的省了很多心。”说起银川市实施的适老化改造项目,西夏区西景花园小区居民韩纪红连声夸赞。韩纪红的母亲今年86岁,患有严重的肺气肿,父亲91岁,是二级智力残疾,平时行动十分不便,适老化改造让韩纪红的心理压力小了许多。
记者从银川市民政局了解到,我市已投入2100万元,为全市5622名经济困难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开展上门评估服务,并提供助医、助洁、助浴等精准化的居家养老“六助+N”和“喘息服务”,为重度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提供照护指导,提高困难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为1356户分散供养、低保、低收入、高龄、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通道、居室、厨房、卫生间等生活场所适老化改造并配置相关辅助器具,切实改善困难老年人居家生活质量。
目前,银川市正逐步扩大“软服务”投入,结合完整社区试点建设,努力构建居家养老服务新格局,街道和乡镇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将转型升级为集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空间转移”,破解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培育特色激活产业发展引擎
我市先后培育打造“物业+养老”“家政+养老”“中医+养老”等特色养老服务模式,使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助餐、就医、娱乐等“一站式”养老服务,持续强化“塞上银享”品牌影响力。
一直以来,银川市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扩大老年人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方面服务供给,探索健康养老新业态、新模式。在构建养老服务体系过程中,兴庆区积极引入中房集团等社会资本,培育打造“物业+养老”“家政+养老”的连锁品牌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金凤区大力支持民营医院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成功打造了塞上鸿儒颐养院“中医+养老”特色服务基地,充分整合资源、联动社会组织力量,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积极探索社区居家养老邻里互助养老模式,推行“互联网+”菜单式服务。西夏区主动承担国家级养老机构标准化试点任务,修订157项企业标准,形成了集安宁服务、失智照护、幸福学堂、社区居家服务于一体的“幸福颐养”特色养老服务模式。永宁县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做实“党建+”服务,精心打造为老、助老、扶老、适老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使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助餐、就医、娱乐等“一站式”养老服务。贺兰县引进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打造桃李春风“旅居+康养”项目,面向中老年人提供中医慢病管理、线上医生问诊、远程健康管理、智能居家看护等健康管理综合服务。灵武市大力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服务标准化建设,以护理能力提升为抓手,在各中心敬老院打造安全安心、适老舒心、服务暖心、康养顺心、文化润心的“五心”养老服务品牌。
10月21日,记者在宁夏唯一一家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塞上鸿儒颐养老院看到,老年人或在护理员搀扶下进行锻炼,或在活动室运动,或做手工、练书法,悠闲而又充实。
该养老机构负责人介绍,在经营模式上,宁夏塞上鸿儒颐养院依托宁夏秦杨中医医院的中医药特色和技术优势,打造以中医养老、医养结合、康养融合为主导的医养型护理院,让入住老人切身享受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服务,为高龄、重症、因病卧床、残疾障碍、失能、半失能老人等长者提供专属的医疗、康复、护理、生活照料、文化娱乐、营养药膳、精神慰藉等各种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入住120余位老人,中医服务达1500余次。
据银川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目前已建成养老机构38家,养老床位9629张,其中护理型床位5554张,打造居家养老服务站295个、社区食堂(老年人助餐点)214个。通过引导社会力量投资、整合闲置设施资源、新建住宅配套建设等多种形式,建成老年活动中心162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2个、农村幸福院(含农村互助院、老饭桌)209处,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
吃不愁、病不忧、孤不独、乐有伴。从“养老”到“享老”,越来越多的银川老年人在精准贴心的养老服务中安享晚年。我市将持续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找准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的难点、堵点,以改革谋突破、图发展,不断创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全市养老服务从“有保障”向“有质量”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