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为何对网红一掷千金?

版次:6 作者:孙瑞亭

日前,拥有千万粉丝的抖音网红“秀才”账号被封引发关注和热议,由此也展现出了当下的一个现象:社交平台上有着一批深受中老年用户喜爱的顶流网红。面对这些网红,中老年人展现出了丝毫不输年轻人的高活跃度,围观、评论、点赞、打赏、应援自然不在话下,不少中老年人面对“偶像”在直播带货时的卖力推销,更是不惜一掷千金。这一现象折射出一部分中老年人所存在的情感困境和精神寄托的缺失,而由此延伸出的一些网络骗局也警示我们,需要及时推出相关老年人信息网络保护法规,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安全、更包容且无障碍的网络生态环境。

通过平台大数据画像,不难总结这样一批“中老年杀手”网红的特点:由于将目标受众锁定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体,通过涨粉、打赏、直播带货等方式实现盈利,这类网红主播普遍被称为“银发赛道网红”,他们的粉丝量都在千万级以上,50岁以上粉丝占比在三到六成不等,形式以短视频和直播为主,内容生产横跨时政社会、生活记录、剧情演绎等诸多类别,但是“养号”的尽头多半是直播带货。从他们的粉丝在内容偏好上来看,男性粉丝更爱看时政话题、社会热点和颜值美女,女性粉丝则对直播购物、穿搭分享和剧情演绎的“抵抗力”较弱。

有数据显示,51岁以上年长用户已大量“杀入”观看直播的人群行列,并且消费能力表现不俗,其中抖音和快手平台线上消费2000元以上的占比接近三成,与整体用户人群持平。其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尽管众多“银发赛道网红”风格各异,但其内容生产基本偏向于“正能量”,并围绕相关内容来打造人设、宣传引流,涉及较多的领域有家风家情、心灵鸡汤、情感沟通、扶贫积善、公益助农等,而这些“正能量”正是当下吸引中老年人关注的核心点。

但是,一些深受中老年人欢迎的“正能量”主播背后可能暗藏骗局,轻则骗取老人“感情”,重则“掏空爸妈的养老金”。最典型的案例当属此前的“假靳东”诈骗事件,犯罪团伙在短视频平台利用明星头像搭配各式“正能量金句”吸引中老年用户注意,多位中老年女性投入大量钱财应援,最终发现是场骗局。此外,从一些网红主播的内容同质化不难看出,这类视频或直播一般都有剧本,无论是“苦情戏”还是“做公益”,都是可批量复制的,而且其所带货的产品也并非宣传中所的那般神奇,不过是一些普通产品。

显然,这些出圈的“银发赛道网红”及被曝光的乱象,折射出了一部分中老年人所存在的情感困境和精神寄托的缺失,这跟以往那些线下实体店推销保健品、理疗仪等手段如出一辙,都是通过打造一种亲密关系,让老年人满足个人情感需求和精神慰藉的同时,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这种所谓的亲密关系和情感归属会随着消费的停止而结束、消失。既然看到症结所在,我们就不能忽视中老年群体的情感需求,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情感代偿渠道,当他们的精神情感需求更多地在现实中得到满足,便不再沉溺社交平台寻找释放的出口。与此同时,职能部门要适时推出有关老年人信息网络保护和上网行为规范的政策法规,聚焦社交、短视频、网络直播等类型重点平台,整治网红乱象,营造清朗环境。此外,家庭成员、社区、社工组织等各方也需要协同努力,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更广泛、更安全、更包容以及无障碍的网络生态环境。

孙瑞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