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新一批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以水为笔绘生态美景
版次:1 作者:鲍淑玲
波光潋滟的湖面上不时掠过一群候鸟,郁郁葱葱的树丛中突然钻出一只野鸭,一望无垠的芦苇随风摇曳,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态画卷……初冬时节,坐落于兴庆区掌政镇的银川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里依然充满生机。11月2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新一批国家重要湿地名录,银川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榜上有名,是宁夏唯一入选的国家湿地公园。
市委十五届九次全会指出,未来五年,是美丽银川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市工作的突出位置,抓牢重点、扭住关键,高标准谋划、高水平推进、高质量落实,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努力在生态环境质量、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走在黄河流域前列,走出一条具有银川特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水环境承载力不断上升
鸣翠湖东距黄河3公里,湿地总面积7174.1亩,湿地率81.89%,是黄河上游保存完好的黄河古河道摆动遗留形成的淡水湖泊湿地,也是银川“七十二连湖”中“长湖”的核心部分。鸣翠湖湿地生态体系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形成了适于鸟类繁衍、栖息和生存发展的生态支持系统,较好地维护了银川黄河湿地生物多样性,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和黄河冲积平原区域湿地中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典型湿地,在维护银川市湿地生态系统平衡稳定、持续发挥湿地生态功能、确保湿地完整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1999年,银川市开展湿地保护性建设,鸣翠湖获得批复立项。2002年,鸣翠湖总体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通过,多年来,通过持续开展湿地保护、修复、管理工作,鸣翠湖再现了碧波荡漾、水鸟啼鸣的美景。
“自2005年开园以来,我们在湿地保护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如今整个公园的生态持续向好,湿地景观更具特色,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鸣翠湖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湿地保护管理站站长黄蕊说,在生态补水长效机制的作用下,鸣翠湖的水质逐步提升,水环境承载力不断上升,还构筑起了一道天然屏障,可以有效避免污染物流入黄河。
野生动物数量逐步增多
鸣翠湖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湖泊湿地资源,其湿地生态状况与黄河有着紧密的联系,位于国家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的黄河重点生态区,是黄河流域鸟类迁徙的必经之地,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等环境因素,对维护黄河及沿黄绿洲生态安全作用重大。鸣翠湖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和生存发展的良好生态系统。
鸣翠湖鸟类众多,有脊椎动物129种、维管束植物109种、水生浮游植物69种、野生鸟类97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7种,近年来还发现了4种宁夏鸟类新纪录种。这里定期栖息有白琵鹭、大白鹭、苍鹭、夜鹭、斑嘴鸭、燕鸥等50余种野生动物。每逢春夏,成千上万只鸟在这里栖息繁衍。
“这说明银川湿地是世界候鸟主要的迁徙通道、栖息地,也说明银川黄河冬季野生动物资源的完整性和物种多样性不断提升。”银川市湿地保护中心副主任吕金虎表示,银川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此次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不仅彰显了我市近年来在生态环境治理上取得的成绩,更是银川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之路的生动体现。
本报记者 鲍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