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模型技术给税务部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版次:5 作者:项红芳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及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与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近年来,我国大模型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相比于传统模型,大模型具有更强的泛化能力、更高的准确率和更快的训练速度,可用于解决各种复杂的计算和数据问题。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大背景下,税务部门如何抓住技术升级突破的机遇,更好地利用大模型技术深度赋能税收征管高质量发展,值得思考。

大模型技术给税务部门带来的机遇

随着经济发展,纳税主体不断增多,特别是个税改革后自然人成为纳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征管对象数量大幅增加。在基层税务部门,税收征收管理“人少户多”矛盾突出。以沿海某县(区)税务局为例,2022年有经营主体51万户,人均户管达到3969户,民营企业占比达到98%,其中中小规模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较差,风险防控压力大。大模型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视觉识别等领域的逐步应用,为解决干部队伍人力资源短缺和海量纳税主体税法遵从治理任务日趋繁重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可行路径。例如:自然语言大模型可以应用于税务领域的智能问答和智能客服中,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随着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的不断深入推进,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各种活动交互更为频繁,但税务领域是一个信息密集的领域,市民在处理税务问题时需要了解很多相关政策和法规,有时也需要咨询税务机关听取专业的意见反馈。目前,从纳税人缴费人的纳税体验来看,全国税务机关服务水平存在着区域的不平衡,纳税体验存在较大差距。而大模型技术科学规范地运用在税收征收管理体系之中,可为全流程税收征收管理提供可靠的支撑,全面统一提升基础征管事项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税收征管质效、为基层税务干部切实减负,比如将简单重复性劳动由人工智能替代,大幅降低一线税务干部工作量,解决人、事匹配度不高的现实困难,让税务部门集中精力处理必须人工参与的难度高、复杂程度高的工作事项,提高相关工作效率和质量,更好地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更优质服务,不断提高其满意度和获得感。

大模型技术给税务部门带来的挑战

大模型技术特别是AI大模型技术火爆后,在多数人认为其开创了人工智能的新纪元之时,另一种声音则持谨慎态度,认为AI大模型技术,本身存在技术“盲区”,随之引发的人工智能伦理困境,值得关注。

对税务部门而言,大模型技术可能带来的挑战主要在于技术难度和数据安全。由于税务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为了能够充分发挥税收在国民经济中基础性、支柱性和保障性作用,税收优惠政策力度不断加大,而大模型技术需要大量数据进行训练,要真正做到高度适配税务领域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建设和维护。

同时,由于涉税数据高度敏感,不仅关系到经营主体和个人的隐私,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税务部门在应用大模型技术时,不可避免地需要处理大量的敏感数据,必须要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高度强调数据安全保护和合规使用,需保护市民的隐私和数据安全,避免数据泄露和滥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为纳税人和缴费人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的同时,避免税务部门的违法、违规风险。

未来已来。大模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未来在税务领域必然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税务部门在敞开双臂拥抱未来的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大模型技术的特性和社会影响,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和监督机制,保障应用的安全可控和可信可用,提升税务治理现代化水平,为征纳双方带来更多的机遇和福利。

项红芳

(作者单位:宁夏区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