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区
老饭桌提档升级 社区居民就餐不“饭”愁
版次:3 作者:刘旭卓
居民在清水湾社区食堂就餐(11月10日摄)。
今年以来,金凤区紧紧围绕居民需求,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以社区食堂这一小切口推动大变化,力促养老服务提质增效,让老饭桌有了“新吃法”,守护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老饭桌提档升级做优服务
11月21日中午,金凤区上海西路街道清水湾社区的社区食堂里,老人们正在就餐,他们边吃边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今年以来,金凤区通过政府投入“搭台”,企业运营“唱戏”,实现群众受益。金凤区争取区、市专项资金,落实本级配套资金,对社区活动场所进行优化布局,促进老饭桌(中央厨房)提档升级。
通过走访调研,金凤区民政局对辖区40家城市老饭桌进行提升改造,撤并转化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辐射覆盖一批,以更优质的服务保障辖区老年人的就餐需求。其中,新建社区食堂2个,采用“公益+低偿+市场”的运营模式,将清水湾社区、鲁银社区等8个老饭桌升级为社区食堂,进行市场化运营,在长城花园社区、荣锦苑社区建设2家中央厨房。
社区食堂实现了一周菜品不重样,并提供特色熟食、饮品,老年人、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还可享受菜品8折优惠,孤寡老人享受5折优惠,不但解决了辖区老年人的吃饭难问题,还满足了“上班族”“学生族”的就餐需求,同时社区食堂还推出规模配送、配送入户等个性化服务。以清水湾社区为例,社区对原有的60平方米“老饭桌”实施改造、升级、扩容,建成260平方米的社区食堂,通过免收房租的优惠,引入第三方餐饮公司,目前已辐射周边20多个小区3万余人,高峰期就餐人数有三四百人。
老阵地拓展新内容
为了统筹辖区养老资源,金凤区引入专业社会组织——金凤区悦邻里创享中心进驻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老阵地”拓展出新内容。通过搭建“机构+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创新“社区治理合伙人”机制,形成“1234”运营养老服务模式。在七子连湖社区,悦邻里创享中心招募辖区商户、社会企业及社区社会组织“拎包入驻”,设有便利理发、医养、共享烘焙坊、社区食堂、亲子早教、网络直播间等十多个服务功能区,以“公益+低偿”“公益+市场”的方式常态化开展各类服务活动,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优惠、便捷的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在金凤区老年大学下设的11所社区分校中,老人在家门口就可以满足精神文化需求,老年大学成为居民交往交融的主阵地,同时,社区还开设康养照料区,开展健康义诊、养生理疗、辅具共享等服务。
今年以来,金凤区积极筹划建设中央厨房,探索连锁化经营,整合部分社区运营能力较弱的老饭桌,多措并举让老阵地发挥新质效。中央厨房加工制作预制菜,通过“中心厨房+中转配送+社区送餐助餐”辐射带动服务,实现降低成本、开源节流;建立意见反馈机制,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增设老年人口味菜、特色熟食品种、延长供餐时间,参照居民评价,推出人气菜品、每日特价菜等;建立特殊关爱机制,由社区志愿者组成的“睦邻帮帮团”积极参与服务,为辖区特殊困难老人提供上门送餐,为现场就餐行动不便居民提供志愿帮扶。
本报记者 刘旭卓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