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小马拉大车”

银川以“三个坚持”推动基层减负增效

版次:1 作者:范晓儒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银川市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把为基层减负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系统谋划、源头治理、成果转化一体推进,推动基层减负增效走深走实。

坚持系统谋划,在强思想抓落实上走深走实。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党员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我市把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纳入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各级党校培训教学及各类主题培训班教学计划,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轮训班3期,专题讲座15期,各类培训班86期,培训干部1.9万人次,教育引导干部树牢正确的政绩观。制定开展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广泛征求基层意见,建立整改清单,严格销号管理,切实扛起专项整治政治责任。组织全市各级党组织、“一把手”,围绕专项整治方案确定的9个方面36项内容进行自查整改,整改率达到99.5%。健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和牵头抓总作用,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在全区率先构建政治监督“四三三”工作机制,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三督六责九法”工作机制,加强政治监督,保障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区市党委工作安排落实落细。

坚持源头治理,在落实减负措施上精准精细。加强统筹协调,紧盯发文办会、督查检查考核等重点问题,从严控制总量,严格责任要求,确保不反弹回潮。精文减会防反弹,按季度调控发文,实行计划管理、总量管控、动态监测,对临界和超出限额指标单位进行预警提醒和约谈;严格落实会议审批报备制度,合理统筹安排全市性会议活动, 严查陪会、以会议落实会议情况,坚决守住精文减会硬杠杠,确保发文数量较2022年下降6.2%、开会数量较2022年下降6.5%。统筹规范督检考。严格执行督查检查考核年度计划管理和审批备案制度,对计划之外确因特殊工作需临时开展的事项,落实“一事一报”;坚持实绩实效考核,将落地落实情况硬性指标和群众评价指标作为重要依据;持续规范涉企执法行为,推行四级动态管理,细化执法事项清单,实行“清单之外无检查”。目前全市35项督检考计划事项,已开展30项,无新增事项。数字赋能助减负,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建成全区首个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打造16个场景153项数据供需对接,推动56个数字政府建设标志性应用场景建设,不断提升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

“下一步,我市将紧盯为基层减负工作中出现的老问题和新表现,深刻认识并查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根源、危害和破解方法,严格落实‘十不发文’‘十不开会’要求,统筹安排全市重要会议活动,持续优化督查检查考核方式、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调研活动统筹,确保突出问题整治取得实效,切实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让大家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抽出身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奔赴一线、服务群众、抓好落实。”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范晓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