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支持“白名单”项目融资需求
版次:4 作者:李鲲鹏
本报讯(记者 李鲲鹏)3月4日,记者从银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经银川市人民政府同意,我市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协调机制”),确定了第一批“白名单”项目。据了解,“白名单”融资并非针对房企,而是具体的房地产项目,协调机制通过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各方定期会商,一起协调项目融资中遇到的困难,帮助房企、金融机构实现精准有效对接。
破除信息壁垒
支持合理融资需求
过去银行与房地产企业直接对接,产生部分信息差,加之双方没有很好的协调机制,导致房地产项目融资比较困难。“协调机制”建立后,相关部门将做好融资保障工作,强化信息共享,及时向相关金融机构提供项目建设运行、销售、预售资金监管等信息,以便金融机构精准研判,推动金融机构与房地产开发企业高效对接,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建立协调机制,是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创新举措,也是防控房地产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的重要助力。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更加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是此次建立房地产项目“白名单”的目的。
记者了解到,提出融资支持的项目必须满足5个条件,提出申请的项目应处于在建施工状态,如项目短暂停工,资金到位后能复工建设并完成交付;企业有与融资规模基本匹配的抵押物;明确一家贷款的主办银行,并建立贷款资金封闭监管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封闭运行;项目预售资金未被抽挪或被抽挪资金已追回;制定贷款使用计划和项目完工计划。不符合任一条件的,将无法列入融资支持“白名单”。
“双闭环”管理
确保资金安全
协调机制办公室以周为单位不定期召集成员单位、符合融资条件的房地产项目开发企业、金融机构开展工作会商,确保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能够高效、有序开展。针对融资工作中,房地产企业,特别是民营房地产企业反馈的融资困难和问题,协调机制按照“一企一策”提出解决措施和意见,无法协调解决的,提请市协调机制专班研究协调处理。值得注意的是,3月4日,第一批融资支持“白名单”项目中首笔3000万元融资,已完成放款。
据了解,协调机制工作实行“双闭环”管理,一方面是项目反馈闭环管理,列入“白名单”内的项目,金融机构按规程进行审查,审查后无法放贷的将理由反馈至协调机制专班,协调机制快速介入协调,精准解决问题后再次推送,协调后问题仍无法解决的,将其从“白名单”内移除,协调解决后可再次推送。另一方面是资金使用闭环管理,列入“白名单”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获取融资贷款后,资金必须全部实行封闭管理,用于项目开发建设,严防信贷资金被挪用。项目销售回款要严格按照预售资金监管有关要求,用于项目的后续建设、银行贷款的偿还,确保融资使用闭环管理。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继续落实好融资协调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银企双方双向奔赴,形成房地产企业积极对接银行,银行主动服务企业的良好氛围,更好地满足“白名单”项目的精准合理融资需求。同时,也将继续对有融资需求的项目进行筛选,按照“成熟一批,推送一批”的原则,将符合条件的项目列入后续“白名单”内,全力促成项目融资落地,通过“白名单”制度,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为促进全市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