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花开满城芳胜景宜人满目新
——西夏区着力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版次:6 作者:吴春霖
①夏日时分,被绿树、湖水和葡萄园环绕的志辉源石酒庄,成为贺兰山下“醉美”的风景。
②2023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路跑双季赛现场,市民在奔跑中领略万亩葡萄长廊的郁郁葱葱。
③2024年春节,在西夏陵景区元宵节活动现场,市民在猜灯谜。
④夜晚的漫葡·看见贺兰沉浸式演艺小镇,游人如织。
近年来,西夏区将文旅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强力推进,逐步构建起以精品景点为核心、以文旅融合为驱动、以特色品牌为载体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不断巩固深化全域旅游示范区成果,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各类文体活动层出不穷,文旅融合事业不断发展,文旅市场呈现新活力……
新场景、新玩法掀起文旅消费新热潮
“今年在漫葡·看见贺兰沉浸式演艺小镇算是过了一个丰富多彩、热闹有趣的春节,让人沉浸式体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起漫葡·看见贺兰沉浸式演艺小镇春节文旅活动,市民李紫嫣意犹未尽地说。春节假期,西夏区文旅市场推出花式“组合拳”,康养温泉游、民俗文化游、沉浸式体验游等多业态赋能节日消费,优质文旅产品供给丰富游客假日生活,营造出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喜庆氛围,一系列新场景、新玩法,点燃浓郁“过年烟火气”,假日市场实现供需两旺。春节期间,旅游市场以本地游和周边游为主,跨省探亲游占一定比例,累计接待游客85.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3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35.29%和614.55%。
依托冬季旅游资源,西夏区多方共同发力,将新春佳节与户外登山、非遗展演等深度融合,把“沉浸式旅游”作为拓展旅游体验新空间的重要方式,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供给,多维度呈现冬季文旅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新玩法,让更多游客体验冬季旅游的“诗和远方”。集中推出了西夏区2024年年味里话非遗民俗节、“龙行龘龘·欢乐新春”社火联赛等10余项春节主题活动。各景区围绕春节主题频频亮“大招”,花式“整活”,重点打造的漫葡·看见贺兰沉浸式演艺小镇“地道西北年最浓贺兰山”主题年俗活动持续火爆中,赏国潮灯会、观民俗大赏、逛年味街区、吃节令美食、看艺术秀展、泡雪景温泉、祈福烟花秀、惊奇大马戏特色产品,8天接待游客10.97万人次,实现直接收入1320万元;镇北堡西部影城、西夏陵、西夏风情园、滚钟口等立足景区优势,举办“民俗带你过大年”“穿越千年寻迹西夏”、粉雪迎春、冰雪转盘、“龙年新春园游会”等系列活动,漫葡·看见贺兰沉浸式演艺小镇、镇北堡西部影城、西夏陵等景区活动纷纷被《光明日报》、新华社及区市媒体报道。延伸冬季旅游和夜间文旅消费产业链,怀远观光夜市等特色街区,假期共接待市民和游客6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5425万元。
同时,依托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开展“在宁夏·非遗过大年”系列文旅活动,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文化活动,激发全民参与、游客满意、大众受益的文化消费热情,不断提升冬季旅游深度、内涵和吸引力。西夏区图书馆、文化馆精心策划推出2024年“龙腾书海 春满文苑”春节主题活动、“龙吟书香”甲辰新春贺岁展、“龙行龘龘,前程朤朤”汉字叠韵争锋赛等丰富、喜庆的文化大餐,线上参与人数超1000人次,重点举办元旦春节文化惠民系列活动、2024年“在宁夏·非遗过大年”戏曲大拜年秦腔经典剧目巡演等文艺展演展播和惠民演出活动,惠及14万群众及游客,游客在观看演出和互动体验中深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不一样的年味。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和让利惠民措施,让市民一站式体验“吃、游、购、娱”乐趣,进一步释放文旅消费潜力,全力激活冬季旅游市场。
擦亮文旅品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2023年,是西夏区文化和旅游全面恢复振兴、实现跨越赶超的一年,也是应对挑战,推动文化旅游事业全面跃升的一年。西夏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亮点纷呈,文艺演出市场大放异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惠及千家万户,文旅消费市场持续火爆,品牌宣传打开新格局,“好声音”传遍全国。
全年举办“送戏下乡”“文化大集”“戏曲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活动514场次,文化类公益培训班50余期;认定区、市、县三级非遗项目24个、非遗传承人33名,制作“走进非遗”系列推介片23部,全网播放量超1600万次;新增2家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保护基地、改造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个、新建馆外阅读联盟点8家;西夏区连续两届获得“中国贺兰砚之乡”称号,2个文化遗产项目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2023年,西夏区文旅产业创优争先,文旅品牌日益响亮。西夏区成功入选国家级葡萄酒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全国旅游促消费创新实践典型案例、第一批自治区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县(区),漫葡·看见贺兰沉浸式演艺小镇、志辉源石酒庄入围全国创新发展典型案例。旅游标准化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成绩突出,西夏陵景区通过国家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定,列入创建名单并获评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3家民宿获评市级等级民宿,贺兰山东麓运动休闲线路获评“2023年国庆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文旅宣传走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紫霞局长”火爆出圈,登上央视《对话》栏目;举(承)办全国旅行商大会、中国旅游日宁夏分会场、星空旅游大会等文化旅游活动40余项,持续擦亮文旅品牌。文旅活动精彩纷呈,文旅市场欣欣向荣,2023年,西夏区共接待游客1279.69万人次,同比增长76.54%;实现旅游收入89.32亿元,同比增长186.37%。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西夏区体旅融合亮点纷呈,成功打造“紫色”精品赛事——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半程马拉松路跑双季赛,成功认证国家B类赛事,建成西北首条由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五星级智慧型健身步道;贺兰山休闲运动公园、青少年户外拓展营地、150公里自行车骑行道等一批赛事基地投入运营。西夏区获评“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目的地”,西夏区代表宁夏参加全国第40届体育博览会,接待“沪苏浙闽宁”东西部体育协作交流知名企业家考察调研团,贺兰山东麓体旅融合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
全域规划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征程万里风正劲,乘势而上奋楫行。今年,西夏区将借助良好的生态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紧抓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战略机遇,以打造贺兰山东麓世界级葡萄酒旅游目的地核心区为总抓手,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具体行动,坚持全域规划,整合旅游资源,不断提升“贺兰山下、醉美西夏”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西夏区将聚焦“六优”产业发展布局,充分发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核心区和宁夏西线旅游黄金带优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体育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城市发展,文化先行。2024年,西夏区将全面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举办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不少于500场次,着力打造新型文化空间,创新非遗活化传承利用,深化馆外阅读联盟,打造“西阅阁”全民阅读品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蹄疾步稳推动旅游产业实力攀升,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全力争创贺兰山东麓国家级葡萄酒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西夏陵5A级旅游景区,实施“紫色之链”工程,打造贺兰山东麓世界级葡萄酒旅游目的地核心区。举办品牌活动、节会赛事48项,全面激发文旅市场消费活力,年接待游客力争达到15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百亿元,打响“贺兰山下醉美西夏”品牌。趁势推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质效并进,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实现“两个率先”(即率先完成移民地区体育康乐角和城市“10分钟健身圈”建设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高到3.5%以上。
在项目储备、招商引资方面,西夏区将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主动外出、主动招商,聚焦文旅体产业发展实际,开展定向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等,力争招引一些强链、补链、延链好项目。持续跟进贺兰山宿集、东方村文旅综合体、贺兰山东麓自驾车营地、飒野民宿等项目,加快实施进度,力争早日落地实施。同时持续做强西夏文旅品牌,厚植优势产业发展沃土,营造产业良好发展环境,持续放大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效应,全力争创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响“贺兰山下醉美西夏”品牌。抢抓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目的地机遇,做精“旅游+”“+旅游”文章,拓展“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全产业链条,办精办活办响一批品牌精品活动,构建丰富的产品供应体系,打造旅游资源丰富、基础条件优越、主题特色鲜明、前景广阔的产业发展环境,奋力开创西夏区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推动文化旅游实现更深层次融合、更高水平跃升、更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丽银川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吴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