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米业

“牵手”新质生产力稻米加工更智能

版次:1 作者:李鲲鹏 贾竣翔

大米加工和水稻种植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大米加工,很多人的印象还停留在简单的厂房、多人守着机器操作的阶段。走进位于灵武市的宁夏兴唐米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唐米业”)生产车间,全自动生产线上,稻米加工从脱壳、谷糙混分离、色选、抛光到装袋,全部由机械自动化完成,先进生产技术的加持,让稻米加工从传统人工操作的生产方式迈入智能数字化时代。

生产效率更高 生产效益更优

兴唐米业生产车间,水稻在封闭的管道内“跳舞”,加工过程只能听到哗啦哗啦的声响,没有粉尘和任何异味,塑胶地面上一尘不染光可鉴人。“粮食加工企业只有实现标准化智能化,才能真正保障食品安全。”兴唐米业总工程师马建林自豪地说,通过应用先进生产技术,企业产品合格率由原来的98%提升到了99.5%,优比率由95%提升到98%。出米率高了浪费就少了,通过应用先进分选设备,大米加工还生产出不少副产品,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益。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智能数字化既解放了工人的双手,也为现代农业提供了数字化变革的可能。

生产线上什么最吸睛?那绝对得数流水线末端的巨型机械臂。移动、抓取、码放,巨型机械臂不停挥舞,一袋袋新米被抓离生产线,整齐堆放,只等叉车把它们运走装车。“人工码垛时,一个班次每天最多码七八十吨。全流程机械化后,机器生产多少,机械臂就能码放多少,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生产规模也扩大了。”马建林说。

近年来,灵武市引导昊王米业、兴唐米业、玉锋粮油等企业,依托互联网平台,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全面采集和汇聚工艺参数、设备运行、质量检测等生产现场数据,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加大科技投入 实现全过程自动化

兴唐米业的智能生产系统,由稻谷接收计量、入机初清、稻谷计量储存、出仓计量、入机清理、去石、磁选、砻谷、谷糙分离、多机碾米、白米整理、凉米配米、抛光、色选、风网系统、输送系统等工序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组成,通过计算机系统、PLC可编程控制器、通信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的有序配合,保证生产稳定,减少各种消耗,保证大米品质、食品安全、准确计量。

“我们始终坚持用科技引领企业发展,引进世界一流大米加工设备,加工过程由自动化设备完成,全过程封闭,这样做出的大米可以做到精制免淘,目的就是让消费者吃到放心安全的好米饭。”马建林说,企业非常注重食品安全管理,配备了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管理员,全天候严把食品安全关。水稻进厂前会先进行化验分析,加工过程中各环节都有严格的工艺流程,每台设备都有完善的管理保养措施,而且大米在出厂时还要进行严格的检验检测,通过科技的力量和完善的管理措施,杜绝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近年来,兴唐米业在粮食种植加工上取得了长足进步,该公司“兴唐贡米”连续三届获得“中国十大好吃米饭”,兴唐宁粳43号大米蝉联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

本报记者 李鲲鹏 贾竣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