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之美

春分到银川的春天正款款走来

版次:6 作者:李振文

春分日暖,植物发芽。

花尚未开,新芽初绽,转眼已是春半时。昨日春分,银川大地春的景象,正是呼之欲出时。关于春分,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在春天款款走来的脚步声中,聊聊这充满生机的春分节气。

春分的意义

春分日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对地球来说,这一天太阳光正好直射在地球的赤道位置,全球绝大部分地区昼夜等长。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清代成书的《帝京岁时纪胜》则称:“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

于是,正如著名学者余世存在所著《时间之书》中总结的,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十二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春分一到,雨水明显增多,我国平均气温已稳定达到10℃,这是气候学上定义的春季温度。”

这里需要强调一个“稳定”的字眼,按照现代气象学的定义讲,通常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等于或大于10℃,小于22℃,这5天当中的第一天便是当地春季的开始。具体到我们生活的城市,根据宁夏气象部门的统计,我市大部分年份是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入春。

燕儿呢喃,春暖花开

春分有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发声,三候始电。

如果说每个节气都有属于它的“吉祥物”,那春分的“吉祥物”无疑就是燕子了——也就是“一候”中所说的“元鸟”。每年春分前后,燕子从南方远道而来飞到北方,在这里栖息繁衍,而到了秋分前后,又飞离北地前往遥远的南方。

燕儿呢喃,春暖花开。在中国农人眼中,燕子不仅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寓意丰年与好运的载体。

春分节气之后,银川地区的气温逐渐变暖、稳定,雨水也开始出现,润泽这里的土地。老银川即有民谚“春分雨,庄户喜”,甚至会延伸一下,“春分有雨病人稀”。这是老辈人总结的朴素智慧,也是中国传统节气的内涵与迷人之处。

中医上对这一时节的保健养生也有讲究。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此时的节气特点是阴阳平衡,保健养生要顺应节气的特点。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王晓丽介绍,春分的养生重在一个“和”字,要注意调和阴阳,保持体内平衡,才能避免疾病侵扰。比如,春分时节可多吃春季时令菜,当季的韭菜、荠菜、豆芽、香椿、春笋等都是上选,不仅能补充营养,还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功效。

万物生发

对生活在银川的我们来说,春分意味真正的春天开始款款而来。润泽这片土地的条条沟渠边,岸柳开始返青,一旁边的田地里,野菜慢慢绿了田埂。

《周礼·春官·宗伯疏》中曰:“春者出生万物。”如果从古文字角度分析,“春分”二字也是大有说道。“春是形声字,甲骨文从四木、三木、二木、一木不等,部分甲骨文或从四屮、二屮,从日,屯声。也有部分甲骨文省木或屮,从日,屯声。本义为四季中的第一季,万物生发的季节。”银川古文字研究者张鑫华解释,“至于‘分’字,是会意兼形声字。《说文》中解释:‘别也。从八,从刀。’本义为分开、分割,引申为分散、分配、部分等义。”

清人诗《春分禁中雨》中写道:“不知春过半,但觉日添长。”以春分日为分界点,在这之后,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南半球各地则昼短夜长。因此这一天便也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古时的天子会选择在这一天祭日,秋分则祭月,并称“二分之祭”。

值得一提的是,春分这一时节,还是一个属于爱情的时节。古人徐铉有《春分日》诗曰:“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是故,学者余世存在《时节之书》中也讲道,“春山处处子规啼,亦是春心扰伤时。中国人常说的思春就发生在此时……上古中国甚至在春分前后,对男女之情采取了极为开明开放的态度,并以之为礼。”

本报记者 李振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