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定人

量水而行珍惜点滴幸福

版次:4 作者:吴春霖

银川全力打造水清岸绿的“品质之城”(2023年7月15日摄)。 本报记者 李靖 摄

天空湛蓝,人水和谐(3月27日摄)。本报记者 李靖 摄

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节水主题公园(2023年6月6日摄)。本报记者 海坤 摄

自古以来,人逐水而居,水源的充沛与枯竭,往往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兴衰。近年来,银川市以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为重点,持续擦亮国家节水型城市名片,深入践行“四水四定”原则,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规划引领、法治保障、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以水而谋、量水而定、节约集约,打好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激活节水内生动力,让每一滴水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以法之力拧紧节水“水龙头”

一直以来,银川市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围绕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以节水为重点,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权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据银川市水务局节约用水服务中心副主任郑艳军介绍,该局先后编制完成《银川市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2020~2030年)》《银川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十四五”规划》,并制定了《银川市水资源管理条例》《银川市城市供水节水条例》等。

同时,针对湖泊湿地保护、水源涵养等问题,银川市出台了《关于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决定》等一系列法规性文件,为转变用水观念以及树立水资源忧患意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通过完善城市节水法规制度,以依法节水、依法管水、依法用水等手段,进一步以法之力拧紧节水“水龙头”。

据银川市水务局节约用水中心主任张延祝介绍,近年来,市水务局大力营造节水氛围,推进节水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鼓励创建节水型机关单位,建设节水型高校、节水型社区以及节水型企业,让全社会动员起来,人人争当节约用水的宣传者、文明用水的倡导者、科学用水的践行者,强化水资源保护意识,使节水护水爱水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截至目前,我市城乡供水节水有序推进,城市节水器具普及率不断提升,农村“厕所革命”完成率100%,已建成10所节水型高校,建成率达63%,6个县(市)区全部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新增公共绿化全部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我们将继续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精准治理,把节水贯穿到用水全过程,不断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张延祝表示,我市将从制度层面和水资源指标体系层面确保水资源高效利用,保障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用水需求,并严格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成果丰硕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总体部署,2022年6月,银川市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正式启动,在银川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期间,各级党组织开展了“我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作贡献”主题党日活动,号召全市4800多个基层党组织,13.32万名党员参与;生态环境系统联合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开展了“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2000余份,开展主题宣讲200余场次;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了“生态环境保护校园周”活动,参与师生42万人次,征集主题诗歌原创作品等65万余篇;发改等单位及各县(市)区开展了“学中送‘碳’·大家听宣讲周”等10余项活动,累计参与干部群众10000余人次。生态环境保护全民体系进一步构建,开展“生态黄河美丽银川”“保护生态环境践行志愿服务”等系列主题志愿服务活动500场次,参与志愿者6000余人次。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共识进一步凝聚,举行“山水之间·见绿生金”公益护绿及“鲜花进万家”植绿爱绿活动;实施黄河支流典农河水质改造项目,挂牌成立“双碳”研究中心。

记者了解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启动以来,市水务局以各项活动为抓手,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深入宣传为手段,全力推进水资源集约利用、深度节水控水、河湖生态环境治理等工作,推进水利工作取得新成效。主要围绕保障水资源、修复水生态、防范水灾害三大任务,切实保障群众用水安全、环境宜居安全、城市防洪安全,让人民群众真正体会到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带来的安全感。

节水护水爱水蔚然成风

近年来,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扎实推进,各部门全面开展全民节水行动,节水意识深入人心,生活用水效率明显提高。

70多岁的冯玉召是兴庆区大新镇燕欣园社区出了名的“节水达人”。退休前,他在单位负责供水工作,所以明白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冯玉召家中,洗衣服用的是半自动洗衣机,除了第一遍洗衣服的污水直接排掉,第二遍洗衣服的水都会先存到大桶里用来拖地,拖完地后再用来冲马桶。“水是宝贵的资源,尤其在干旱的西北地区,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冯玉召说。

“社区一直在宣传普及节水知识,积极营造节水、惜水的良好氛围。辖区各小区都在打造节水小区,推广使用节水设备和节水器具。”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宝湖社区党委书记李红彩介绍,在宝湖湾小区,小区物业通过收集屋顶雨水、在道路两旁设置雨水槽等多种方式节约绿化用水,停车位、社区广场采用透水砖,可以有效下渗雨水,在促进水循环的同时又节约了水资源。

“随着节水型城市创建和宣传工作的深入推进,广大市民的节水意识和节水理念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张延祝说,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人人节水”的良好氛围。

同时,通过节水征文大赛、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开放日活动,以及节水进社区、学校、单位和企业等日常宣传活动,形成行业主导、教育配合、校社互动、学生参与的节水宣传教育格局,在全社会营造出了爱水、惜水、节水、护水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银川城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为9.78%,机关节水型公共机构达标率94%,均达到了预期目标。如今,生活中积极节约每一滴水,已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为。随着用水权改革的深入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正在成为现实。

建设节水公园 打造水环境科普馆

清澈的人工湖旁树木迎风摇曳,栈道石阶向青草深处蔓延。不远处,篮球场、足球场、儿童乐园等设施一应俱全,这里是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节水主题公园,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该主题公园下方“藏着”一大片污水处理设施。2022年7月1日,银川市生态节水主题公园正式对外开放。该主题公园是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配套工程,公园内精心设计了景观水体、水文化花园、雨水花园、青少年节水教育互动空间等,为市民提供了日常休闲、学习水资源知识的好去处。

“水厂采用半地下式建筑形式,将污水处理箱体顶部设计为开放式生态景观公园。借鉴‘双首层’设计理念,使市民娱乐与水厂运行生产互不干扰,不同人群的活动空间有序复合叠加。”据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负责人介绍,该水厂是银川市巩固提升国家节水型城市的一个生动实践。作为银川首家实现污水循环再利用的民生工程,它充当着这座城市的“第二水源”。

出水间陈列着一架鱼缸,鱼缸的水就来自经该厂处理后的再生水。除养鱼外,该厂出水符合回用标准,还可就近利用于城市绿化灌溉、河湖补水、市政杂用等。目前其再生水回用量超过5000万吨,在降低绿化和生态用水成本的同时,也保障了重点沟道生态流量充足,确保下游水质考核断面全面达标。

值得一提的是,市水务局和北控水务集团共同建设的银川市青少年爱水惜水教育基地(银川市水环境科普馆)去年3月22日正式开放,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让参访人员通过亲身实践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增强节水惜水的意识,养成文明用水、科学用水的好习惯,带动更多群众以实际行动为爱护水资源、保护地球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银川市青少年爱水惜水教育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基地主要面向广大市民群众,特别是在校学生群体进行水情教育,让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在参观、互动体验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和了解水资源的珍贵,牢固树立惜水、节水意识,履行节水责任,做节约用水的倡导者,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切实把节约用水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市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继续把科学合理用水节水贯穿于经济发展全过程和社会生活各环节,推进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构建城市健康水循环系统。”市水务局局长董建华说。

本报记者 吴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