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绣花功夫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灵武市——

办好件件“小事”成就幸福“大事”

版次:6 作者:王彦飞

基层治理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大事小情件件都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灵武市推进基层治理工作现代化,以党建为抓手把“为民办实事”与辖区民生实际相结合,仔细了解群众在生活当中遇到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脚踏实地把小事做好、实事办实,切实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民服务 解决群众燃眉之急

3月25日一早,一辆云梯车开进了朔方路社区枣园雅居小区,配合物业公司对小区内损坏的照明路灯进行维修。枣园雅居小区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入住率不足50%,物业公司运营处于亏损状态,路灯损坏一个多月了一直没有得到维修,居民多次向社区反映要求解决。

“晚上回家的时候没有安全感,担心脚下有个磕绊。”居民刘海艳说,这个问题也反映过很多次,但迟迟没有得到解决。接到群众反映后社区就立刻动了起来,组织网格员到小区了解情况,对坏了的路灯进行逐一排查,可是路灯损坏严重数量也多,维修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钱从哪儿出让社区非常为难。

“我们向上反映的同时,也召开了相关的会议,最终决定由社区先行垫付资金,给大家先解决这一迫在眉睫的难题。”朔方路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赵青说,维修过程中,社区采购了新的LED灯头和太阳能板,并对损坏的蓄电池进行了更换。维修后不仅改善了公共区域道路的照明,也进一步提高了居民夜间出行的安全性,更加彰显了社区以居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得到了居民的称赞。

为民办实事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近期,朔方路社区针对枣园雅居等物业管理不完善的小区,持续加大投入力度,除了维修路灯外,还维修了损坏的落雨管,补植了绿化带灌木,维修了楼梯间损坏的集线箱,在小区安装休闲座椅,切实践行“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工作理念,持续用心用情用力为民办实事、解民忧,积极顺应居民需求,打通民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基层微治理用心解民忧

近日,灵武市东干沟城区段发生了暖心的一幕,现场有近百名工作人员正在按照“水面无漂浮物、水岸无垃圾”的工作标准,拿着打捞工具,对沟道边坡及两侧绿化带内的塑料瓶、塑料袋、塑料泡沫等白色垃圾进行全面清理,现场一些大型的废弃沙发、轮胎、木板等建筑垃圾也被一一清除,累计清理垃圾约4吨,河道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以实际行动全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把河长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基层治理工作要做在前面,在工作当中要加大巡查力度,群众还没有投诉之前要将问题尽早发现尽早解决。”灵武市广场公园管理所副所长陈文斌说,3月的灵武市还很冷,为了清理垃圾,不少职工下水工作,认真仔细打捞,把工作提前做到位、做好。

灵武市广场公园管理所加派人员对河道每天至少巡视2次,同时还对城区范围内的广场公园进行集中整治,确保全覆盖、无遗漏。通过维护公共设施,降低安全风险,提高群众满意度;为提升城市文明形象、传递正能量和社会责任,在广场设置公益广告牌和温馨提示牌等城市景观,不仅美化城市环境,而且通过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舒适、整洁的休闲环境。

社区食堂让群众享受美好“食”光

基层治理水平的高低,评判标准在群众手中。在灵武市的一些老小区,老年人多,让他们按时吃上可口的饭菜也是一件迫在眉睫的民生大事,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灵武市积极探索,推动社区食堂建设,创新社区食堂经营模式,注重公益性和服务性,优化餐食供给,提供便利、实惠的餐饮服务,吸引全年龄段社区居民用餐。

“社区食堂的饭菜不仅好吃有营养,而且价格也不贵,老年人都能接受。”在镇河塔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食堂就餐的赵奶奶说,现在到点就能吃上热乎饭了,午餐晚餐都不超过10元钱,对于身体不好的老年人来说可是帮了大忙。每天到饭点,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一起,一边就餐一边拉家常,气氛融洽。像镇河塔社区日间照中心这样的社区食堂,灵武市还有9家,分布在城市各个居民聚居区,为老人们提供“家门口”的就餐服务,同时以其低价、卫生、方便、快捷的服务吸引着周边居民的光顾。

不仅是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在灵武市7个乡镇的53个村都设有老年饭桌,还可以为老人们提供送餐服务,餐饮菜品以清淡、健康、易消化为主,米饭松软可口,营养均衡。菜品种类丰富,包括主食、汤品、蔬菜等,保证老年人的饮食均衡,不仅如此,还推出特惠美食,米面不够可以免费加量,得到了老年群体的一致好评。

社区食堂不仅为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还辐射周边有就餐需求的社会人士、学生,春忙时接受订餐服务,以“菜价经济实惠、菜品放心便捷”的优势,为辖区老人和居民提供了便捷可及、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的就餐服务。

件件民生“小事”牵着群众幸福“大事”。近年来,灵武市通过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基层治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本报记者 王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