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区探索高效能基层治理新路径

版次:2 作者:肖梦琪 王一平

打造“塞上红色驿站”,让外卖小哥、快递员等歇有场所、学有载体、托有平台、心有归属;设立“红色物业问诊台”,巧解邻里矛盾千千结;建设“完整社区”,让身边有更多美好……

近年来,兴庆区以党建引领为主线,积极探索高效能基层治理新路径,持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用实际行动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让幸福、安定、和谐、融洽成为生活的关键词。

以党建引领“一根针”串起基层治理“千条线”

群众有所盼,治理有所为;发展有所需,治理有所行。面对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形势新任务,兴庆区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组织引领力,积极引导党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以“党建红”带动“治理优”,实现“生活美”。

银古路街道丽景社区广泛征询快递员、外卖小哥日常需求清单,设立“塞上红色驿站”,配备饮水机、微波炉、电冰箱、充电器以及各类书籍,为他们提供喝水歇脚、续航补给、学习充电的场所,还提供劳动保障等政策咨询类服务,为大家搭建避风港湾。“以前送快递累了往往没有休息的地方,现在有了这个驿站,严寒酷暑都不怕了。”快递员们表示,享受了这么多服务,自己也应该出一份力量,于是大家纷纷加入社区“暖新”志愿服务队,走街串巷中发现问题情况及时通过微信群上报,助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兴庆区推动组织在基层建立、服务在基层提供、难题在基层化解、资源在基层聚集,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共建、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模式。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党总支)—网格(居民区)党支部—楼栋(院落)党小组—单元(楼栋)长”五级纵向链条,实现“微难题”“微需求”不出单元楼栋。探索“微网格”治理模式,按照“100+”标准细化网格分布,设立百余个“微网格”,延伸形成“小区党支部—网格员—微网格长”微型链条,实现基层治理扁平化,密切居民与基层党组织的联系,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开展“网格大走访”活动,形成议事协商清单,定制议事协商记录本,推广收集议题、确定议题、公布告知、开展协商、结果运用、监督评价“六步议事协商法”,有力有效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打响“驿站·治理”品牌,累计建成“精品市民驿站”34个,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综合体,提供政策咨询、事项办理等189项“6+X”项特色服务,方便辖区居民。

以物业融入为抓手答好服务群众“民生卷”

“如今社区设立了‘红色物业问诊台’,大家反映的问题都能很快解决。”对于“红色物业”推行以来的变化,新华街街道宝庆社区云翠园小区的老住户李阿姨深有体会。

“楼上住户管道漏水滴进了我家,联系了对方好几次都没能完全解决,麻烦你们给帮帮忙。”近日,李阿姨带着诉求来到“红色物业问诊台”,“接诊”的工作人员立马联系,两天之内就将问题解决了。

“红色物业问诊台”是宝庆社区探索出的治理新模式,物业公司工作人员轮流坐班“接诊”,听取来访居民的诉求并接受监督,对仅靠社区自身力量解决不了的事,通过“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方式联系职能部门,召开“六方联动”联席会议,大家共同想办法,为群众办实事。“以前物业服务跟不上,导致很多居民不愿缴纳物业费,陷入恶性循环。”宝庆社区党委书记宋凤梅说,“红色物业问诊台”的设立,激发了物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为“最美零距离”。

小物业、大民生,兴庆区坚持以群众需求为核心、以合同约定为依托、以行业规范为抓手,规范物业管理服务行为,有效治理重点难点问题。横向强化问题导向,以“补短板、抓全面、稳提升”为基本思路,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点突破;纵向聚焦提升重点,紧紧围绕住宅小区管理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形成工作要点,分解目标任务,保证计划稳步推进,持续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此外,兴庆区建立以基层党组织统筹引领,社区党支部主体实施,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党员业主参与共商共治,小区共管、共建、共享、共提升的红色物业服务模式。大力推广“物业+”形态,鼓励有条件的小区利用公共空间打造“共享空间”,开展“物业+养老”“物业+社工”“物业+医疗”服务,实现休闲娱乐、养老托幼、公共阅读、便民服务等功能,老年助餐点、共享健身房、图书室、智慧空间、儿童游乐园的设立也让“陌邻”变“睦邻”。

以“完整社区”为载体 绘出幸福生活“实景图”

下楼就能买菜、收发快递,饿了在家门口的社区食堂就餐,打开手机可享受物业公司和社区提供的智能化服务,最近,凤凰北街街道崇安社区的居民发现,自己生活的社区变得更加“完整”。

崇安社区成立于1997年,活动设施陈旧、景观空间不足,是典型的“老破旧”社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将闲置空地打造为儿童乐园和休闲广场,将闲置车棚打造成“红色展馆”,又设置廉政文化长廊,修建慢行绿道,为居民休闲活动提供便捷。

除了外增“颜值”,还要内练“气质”。社区为群众开展裁剪缝纫、家政维修等家门口的服务,设置便民服务站、综治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社区食堂、老年大学、图书阅览室、非遗剪纸工作室、向日葵之家、心灵港湾,引入托育早教机构、养老中心、营养厨房,并利用“兴庆智慧社区”小程序,让便民服务、社区通知都可以“一键通达”,让居民真正享受到“智慧生活”。

上个周末,居民王爱华来到社区一次就办成了几件事,还看了书,做了理疗,参加了舞蹈队的排练。“饿了就在社区食堂吃饭,累了有休息点,还有各类休闲娱乐活动愉悦身心。”王爱华感慨,社区环境变美了,服务功能齐全了,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友善了,大家都过上了高品质生活。

崇安社区居民生活的变化,正是兴庆区建设“完整社区”的缩影。去年以来,兴庆区把“完整社区”建设作为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的重要举措,按照“群众出题、政府答题”的理念,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将居民需求、“完整社区”建设指标与老旧小区改造充分融合,加大市政基础设施、社区服务水平、居住环境品质等方面的建设力度,通过维修改造、功能置换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形成“珠链式”民生综合体,实现全人群、全周期、全链条的民生服务,全力打造建设“完整社区”的“兴庆样板”。

本报记者 肖梦琪 王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