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春光正好

版次:8 作者:李振文

谷雨日,在每年的阳历4月19日~21日,农历三月中。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0度,天气温和,降水明显增多,万物欣欣向荣。

“谷雨”来历

何为“谷雨”?《通纬·孝经援神契》中说:“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讲道:“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

学者余世存在其所著《时间之书》中,提到一个与“谷雨”来历有关的说法:“中国文化中有‘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之说,民间对此的解释是仓颉造字不求上天的奖励,只求老天让人民五谷丰登,故天雨谷粒,给人间下了一场谷子雨,这一天就叫作谷雨节。”

山谷与五谷

“谷雨”的“谷”字在这里需要作些说明。“谷”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指山谷,即两山间狭长而有出口的地带或水道。

与此“谷”不同,“谷雨”之“谷”本作“穀”,为形声字。字形中的“禾”表示与粮食作物有关,“穀”字本是庄稼和粮食的总称,也专指谷子,是一种草本植物,茎直立,叶子呈条状披针形,有毛,穗状圆锥花序,子实呈圆形,脱谷后叫小米,为我国北方的粮食作物,也叫粟。

今天我们看到的“谷雨”的“谷”字,是汉字简化后的结果。当然,这样的简化并不是没有根据,将“穀”字写作“谷”字的简写方式自古便有,古人写“穀”字时会偶尔用笔画简单又同音的“谷”字去代替。

薅田对歌

“雨”是“谷雨”这一节气的关键。上世纪80年代,采录自银川市原郊区农村的时令民谚中,即有“清明要清,谷雨要雨”的说法。结合银川本地的气候特点,还有一系列“谷雨”民谚,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一节气的重视和理解:“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谷雨种秋正当时”,还有“过了谷雨种二秋,十种九不收”“谷雨前五天不算早;谷雨后五天不算迟”(指银川地区二秋作物的补种日期)。

谷雨节气在三月中,春光正好。在上面众多银川民谚中,还有一条是“薅草宜早不宜迟,谷雨前后正当时”。谷雨时节,正是银川地区劳动人民薅田的季节,《宁夏民俗大观》一书记载,1949年以前,薅田的季节也是宁夏年轻女子们与外界接触的好时机,她们边劳动边赏春,还互相学歌、对歌,而男青年们也在此时寻找意中人,回家禀报父母请人说媒。

草木向荣

谷雨有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意思是说,谷雨节气的第一个五天里,浮萍开始生长;第二个五天里,布谷鸟开始梳理它的羽毛;第三个五天里,人们看到有戴胜鸟落在桑树上。

聪明的古人不会随便确定这些节气的征兆,“萍始生”代表着气温的稳定,因为浮萍不能经霜,水中的浮萍生长,意味着这一时节,倒春寒之类的降温现象基本上不会再有了,春日的气候趋于稳定。

“鸣鸠拂其羽”也很有讲究。鸠是部分鸟类的通称,如斑鸠、布谷鸟等。对于谷雨节气来说,布谷鸟是最重要的一个标志物。民谚有“布谷布谷,插禾栽秧”,古诗云“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当鸠鸟开始鸣叫,有春天求偶之意,而其“拂羽”,是因为这个时节正是它们换羽的时节,梳整羽毛也是爱美的象征。

谷雨节气正是万物焕发生机的时节,春光正好莫辜负。

本报记者 李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