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筑牢防灾减灾安全屏障 护航银川高质量发展

版次:1 作者:吴春霖

防灾减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安全福祉,是保障民生的大事。近年来,我市不断建强防灾减灾综合体系,聚焦防灾减灾民生主线,全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扎实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不断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工作格局,全面筑牢防灾减灾安全屏障,护航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体制改革 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明显提升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多次召开会议对各级各部门落实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为此,我市各部门深化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构建“1+4”应急指挥工作体系,强化会商研判、预警“叫应”、指挥调度等职能作用,提高灾情处置快速响应能力。同时健全防灾救灾制度,精准衔接“防、抗、救”责任链条,形成统一高效、协调顺畅的抗震救灾工作机制。

隐患是潜在危险源,为精准排查风险隐患,去年以来,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市地震局对全市14处应急避难场所的相关标志牌、功能配套设施、日常维护保养等进行了实地检查,督促整改标志标识脱落、功能设置不合理等问题隐患。同时严格落实全市2023年度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任务,严密组织多灾种桌面推演,加强复杂条件下各级各类通信装备的联调联通训练,力求贴近实战、取得实效,有效提升极端条件下应急救援能力。

“我们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在‘建机制、重防治、强保障、聚合力’上下功夫,构建起‘统分’‘防救’‘平战’‘党群’相结合的新格局,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市减灾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强化灾害应急预警 做好救灾物资储备

为切实提升自然灾害防范应对水平,我市以“三联三动”持续强化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推动形成统一指挥、部门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预警响应机制。

据介绍,我市利用各级应急指挥中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平台、广播电视、各类新媒体及移动通信运营网络,完善预警发布内容和发布方式,第一时间全方位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构建起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叫应”工作机制和体系。

为加强应对自然灾害能力,我市着力加强基层应急物资储备,截至目前,建成银川市救灾物资储备库,总建筑面积达4100平方米;新建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应急物资储备库,目前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以贺兰县为试点,规划建设5座乡镇级应急物资储备站(点),达到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一处物资储备站(点),市、县、乡三级应急物资储备库体系正逐步形成。

救灾工作中,应急救援队伍是提高灾害事故应对能力的重要支撑。通过加强银川市森林火灾应急能力项目建设,我市组建西夏区、灵武市森林火灾应急消防救援队,牢牢守护贺兰山和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西屏障。

借助多种手段 推动“智慧防汛”迭代升级

黄河流经银川市4个县(市)区13个乡镇(场)83.8公里,是我市防汛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银川市依托市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应急大脑”,借助无人机巡查、铁塔公司“高空卫士”、公安部门“雪亮工程”、水务部门山洪监测预警系统等信息化技防手段,加快接入贺兰山沿线重点泄洪沟道和拦洪库、三区下穿隧道、地下通道等监测视频链路,完善全市防洪排涝指挥调度“一张图”、应急资源管理“一张网”,推动“智慧防汛”实现1.0版到2.0版的升级。

据了解,为实现智慧防汛,2020年,我市率先在全区开发了银川市防洪排涝指挥调度“一张图”,该图基于银川市“导、拦、蓄、滞、泄”防洪排涝体系,外联199路视频监控链路,实现城区易涝积水点、低洼积水小区、山洪灾害危险区等的线上巡查,内嵌应急物资装备、抢险救援队伍、防汛应急专家、转移避难场所、重点防护目标、重大危险源、医疗卫生单位等数据资源,一旦发生洪涝灾害,综合运用技防手段、人防措施等,实现“一张图”指挥调度全市防汛抢险救援工作。

据银川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城市内涝为例,接到监测预警时,系统会自动分析定点上图,通过视频巡查功能,实现在指挥中心即可查看该积水点实时信息情况,并查看该积水点“四个一”包抓责任人信息、先期处置辖区救援队伍、物资信息等。同时,系统还能以该积水点为中心点对周边抢险救援物资、队伍、医疗等资源进行分析和调度,最终实现强降雨应对处置过程中“预警响应到位、上下联动到位、应急处置到位、指挥调度到位”。

宣传全覆盖 让防灾减灾意识深入人心

为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市减灾办在阅彩城、怀远观光夜市等人流量较大的商圈,利用过街天桥、LED屏幕,采用主题宣教、公益广告的形式,提升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同时在100个小区门禁、100个小区宣传栏放置宣传海报,向小区居民宣传普及灾害常识和避灾自救互救基本技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市民抵御灾害事故的能力。

“去年以来,我们根据公交车人流量大、信息传播速度快、接触面广等特点,利用650辆公交车后视窗LED屏幕及车载电视,采取动画、公益广告等方式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宣传,让群众在乘坐公交车的间隙,接受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的教育。”市减灾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作为防灾减灾科普主题公园,银川市宝湖公园集防灾减灾教育、应急避难、健身休闲为一体,走进公园内,防灾减灾元素随处可见,公园设置多处宣传标牌,包含防灾减灾知识科普、公共场所避险常识、森林防火及汛期灾害自救指南等内容,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体验,有力推动了群众安全常识教育,为银川市防灾减灾工作营造了浓厚氛围。

本报记者 吴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