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发展新优势 银川市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版次:2 作者:闫茜

全社会R&D投入强度达到1.85%,高于全区0.28个百分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0家,贺兰山实验室、六盘山实验室加快建设,各类创新平台达到500家,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5万人,建成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单晶硅棒和工业蓝宝石生产基地,引进实施威力风电增速器、舍弗勒汽车轴承等重点项目……

不沿边、不靠海、经济总量较小,虽有诸多不利因素,但是近年来银川主导产业发展后劲充足,发展速度和质量提升较快。今年以来,银川全力打造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因地制宜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切实以首府担当挑起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大梁。

生态优先

激发绿色低碳产业内生动力

一座占地8亩的小农场,一年收益60万元,位于兴庆区掌政镇杨家寨村的迎燕家庭农场,通过“光伏+”模式不仅获得了可观收益,还实现了农业生产内部循环。

位于黄河沿岸的灵武市马家滩镇,千余亩沙地上铺满连片的太阳能光伏板,在蓝天的映衬下熠熠生辉,这是灵武市重要的新能源项目——银川市绿电园区光伏复合项目。项目采用“光伏+生态治理”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治沙改土、水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该地区土地利用率和植被生长率,助力生态环境改善与荒漠化土地治理。项目总投资30亿元以上,计划总装机规模679.6MW,配套建设330kV升压站一座及电源侧储能设施84.945MW/271.84MWh。计划于2025年底并网投运,建成后每年将提供清洁电能23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6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90万吨。

在光伏产业的赋能下,从乡村、城市,再到工厂,越来越多的“零碳”生活场景,让银川这座塞上湖城穿上“绿色新衣”。凭借丰富的电力资源和良好的日照强度,银川市吸引国内众多光伏产业头部企业纷纷投资布局,形成了“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棒、切片-电池片-光伏基板玻璃-逆变器-组件-光伏电站”光伏材料全产业链条,描绘出一幅低碳发展的新图景。

苦练内功

企业破解产业“卡脖子”难题

创新、质优,是银川工业企业发力科技创新,聚力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

去年,瑞幸咖啡联名贵州茅台推出咖啡“酱香拿铁”,上线首日就卖出了542万杯,销售额破1亿元。联名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供应商塞尚乳业研创的白酒风味厚奶给予的技术支撑。

“在成功研发‘浓缩牛奶蛋白粉’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大量试验,最终攻克稀奶油常温保存的技术难题,成为我国自主研发生产常温超高温灭菌稀奶油的企业之一。”宁夏塞尚乳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企业拥有全球先进的纳米级有机生物膜分离浓缩等核心技术,专注于高新技术研发和创新,相继研发出了常温稀奶油、冰博客厚乳、奶酪、蛋白粉、鲜牛奶等五大系列100多个品种产品,是行业领域内名副其实的领头羊。

如今放眼银川,秉持“精智”发展理念的企业越来越多,创新生态越来越好:宁夏共享机床辅机有限公司研发生产机床排屑过滤系统产品,实现排屑装置应用于多种加工场合、机床切削液长久循环利用,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宁夏小牛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片全自动串焊机、太阳能电池串与汇流带焊接机打破了光伏串焊机依赖进口的局面;宁夏盾源聚芯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球首家可生产直径600毫米以上硅部件单晶棒的厂家,产品远销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

如今,不断向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上游迈进的“银川工业”,将绿色化、数字化、服务化、集群化贯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过程,在高质量发展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产业集群

不断提升发展能级

走进宁夏龙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车间里数条全自动化生产线开足马力、加速生产;厂房外,一批刚刚下线的光伏支架正在等待装车发运,销往区内外……这家新能源企业正在全力推进年产80万吨光伏支架生产项目,项目全部达产后,有望成为西北地区产能最大的光伏支架生产基地。

“项目建设将进一步延伸从拉晶、切片、电池片到电池组件的光伏产业链条,助力银川加快形成光伏材料产业集群。”项目所在地银川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世界葡萄酒之都”“中国新硅都”“算力之都”、新型电池制造基地、智能终端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高端奶产业基地、枸杞精深加工基地、能源转型示范基地,近年来,银川市利用“区位”“风光”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三新”产业,全力打造“三都五基地”。

各类资源要素向新产业赛道加速集聚。光伏产业综合产能领先全国,12英寸电子级大硅片填补国内空白,工业蓝宝石产能世界领先,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实现两位数增长;贺兰山东麓产区位列国际葡萄酒产区品牌榜第四位,蒙牛高端液态奶数智化“灯塔工厂”建成投产;获批全国“千兆城市”、国家人工智能芯片适配基地,数字经济规模超950亿元……一幅多点支撑、多元发展、多业并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景图正在徐徐展开。

“今年,银川市将通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等举措,进一步赋能‘三新’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三都五基地’实施产业链强基行动,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银川市工信局副局长吴娟说,接下来,银川市还将谋划算力、氢能、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和前沿技术建设应用,继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本报记者 闫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