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茄记

版次:08 作者:高亚平

盛夏时节,天气燠热,百物难以下咽,忽然想到,晚饭时,如果有一盘酸辣可口的凉拌茄子,就着薄粥,缓缓而啜,那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

小时候在乡间,每逢夏季茄子丰收时,凉拌茄子便成为餐桌上的常客。凉拌茄子做法很简单,先将洗净的茄子上锅蒸熟,剥去皮,将茄肉一绺一绺撕下,堆入盘中,加蒜泥、油泼辣子、葱花、盐、醋、麻油,拌匀即可。凉拌茄子软糯中带着一点儿嚼头,是佐粥的妙物,下酒亦妙。傍晚时分,搬一张方桌,放在新洒过水的庭院,天空一弯朗月,晚风轻轻吹拂,夜色中,或邀三两好友或一人,就着茄子,把酒慢饮,想一想,都让人神往。祖父在世时,就喜欢这样一个人独饮,三四两老酒下肚,看着他怡然的样子,我羡慕得不行。

在乡间生活时,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生产队的菜园子。我们队的菜园子在村南,园子的南面紧邻杨峪河,西面则是一个大桃园。菜园有5亩地大,里面种满了各种蔬菜。

春天,青草泛绿,各种蔬菜也破土而出,开始只是几片稀疏的小叶片,几场春雨后,菜园就变得生机盎然。金黄的蒲公英、白色的荠菜花、蔚蓝如火焰的苦苣儿、红艳艳的麦瓶花……都是一些野花,生长在菜畦间,将田地点缀得五彩缤纷。春季,开花的蔬菜不多,它们大多在夏秋开花,如南瓜、黄瓜、西葫芦、丝瓜等。茄子也在夏秋开花,它的花是紫白色的,有点发蓝,开在肥大的叶间,样子很好看。茄子花渐次开放,开着落着,就有小茄子陆续长出。起初,茄子像一个个紫色的小的橄榄球,挂在茄枝上,掩映在硕大的叶间,但也就半个多月工夫,茄子便圆润起来,如一个个胖乎乎的娃娃,叶片再也遮蔽不住它们。这时,茄子便会被摘下,运送到集市上销售。茄子多为浑圆形,也有长条形的,若小儿手臂,长达二三十厘米。至于颜色么,多为紫皮,不过,现在也有绿皮茄子。

茄子有多种吃法,除了凉拌外,茄子炒豆角、红烧茄子、油炸茄子,都不赖。小时候,我在农村还吃过生拌茄子。将茄子洗净,切成细丝,加上剁碎的青辣椒、蒜末,调上适量的盐、醋,用手反复抓捏,即可开吃,味道绵软可口,十分下饭。

多年后,读一些植物类的闲书,我才知道,茄子不宜生吃,因为其中含有龙葵碱,生吃容易中毒,会出现腹胀泻肚症状。但家乡人至今还在这么吃着,我也还在这么吃着,情况似乎也没有那么严重,也许是吃得少的原因吧。贫困年月里养成的一些习惯,今生怕是不易改掉了。

茄子还可以蒸包子,茄子包子无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似乎都喜欢吃。我母亲善于蒸茄子包子,她老人家每次做这种吃食,我都要趁热吃上三四个。茄子除了好吃,还具有清热活血、消肿止痛、降低血压的功效。除了果实可食,茄子枝叶也有许多用处,取冬天地里的茄子枝叶煮水,泡洗手脚,可治疗冻疮。少年时贪玩,冬天常和小伙伴们在旷野里疯跑,结果手脚生出冻疮,疼痛不已。母亲发现后,一边爱怜地责备着我,一边领着我赶到生产队的菜园子,拔一捆茄子秧,煮水替我清洗,往往清洗过两三次后,我的手脚就会光鲜如初。

茄子又名落苏,南方称为矮瓜,来自印度,据说南北朝时期我国已有栽培,至宋朝时应已被广泛种植,南宋诗人郑清之曾写过一首有趣的咏茄诗:“青紫皮肤类宰官,光圆头脑作僧看。如何缁俗偏同嗜,入口原来总一般。”清代画家金农据此诗,还曾画过一幅茄子图,并把第二句诗题到画上,让人看了忍俊不禁。郑清之说茄子滋味一般,我看未必,他之所以这样说,我猜要么是不会做,要么是不懂食茄。

◆ 高亚平(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