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融合发展提档升级,葡萄酒文旅还可以“+”什么

版次:5 作者:皇甫世俊 周志翔 刘薇

“葡萄酒+”越来越像样了。据媒体报道,第四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将于8月在银举办,内容设计丰富,尤其嘉年华各项活动,将葡萄酒、美食、音乐、露营、娱乐等有机结合,大大扩展各群体参与性,凸显了葡萄酒消费导向。

加入更多元的资源扩展外延,在不断开放中提升知名度与市场销量——推动葡萄酒文旅融合发展提档升级,持续做好“葡萄酒+”,首要正是个“扩”字。只是,拿什么加?加到哪儿?细观本届博览会之部署,或许便是美景、文化与人间烟火气。

观点① 美酒+美景,吸睛的全域旅游思维

不得不说,“葡萄酒+”的背后,其实就是全域旅游的逻辑。葡萄酒是宁夏的紫色名片,这张名片不仅是葡萄酒本身,葡萄酒是贯穿其中的草蛇灰线,而这个链条之上的景观、人文、美食,才是真正的主角。

近年来,宁夏持续深化“葡萄酒+”,从图兰朵葡萄酒小镇试运营、到贺兰山宿集启动建设等,给了葡萄酒文旅发展民宿与露营的机遇。最大的惊喜来自漫葡小镇,从看见贺兰的体验式项目,到贺兰山东麓旅游集散中心的落地,文旅产品设计的触角,正在四散开来,等待着开花结果。

这种全域旅游的思维,未来还将影响宁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思路的变化。从交通路网的升级,到服务产品的迭代,甚至是出租车司机成为葡萄酒宣传员,传统行业因为“葡萄酒+”,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挥洒想象力,激活传统行业,提升就业,提升收入。

今年的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之所以令人期待,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更多业内人士已经意识到了“葡萄酒+”的广阔前景,并且根据自身的情况,产生了很多思路,甚至已经转化为现实。也希望通过这次博览会,能够听到更多更好的建议,让“葡萄酒+”迎来更多的机遇。

观点② 文化IP赋能,讲出葡萄酒新故事

葡萄酒该如何饮用,该佐配何种食材,又有哪些历史典故?探索、找寻其中联系的过程,其实也是塑造葡萄酒另一种文化的尝试。葡萄酒本质上还是酒,围绕它产生的文化习惯,应跟随时代发展而更新,不应该有固定模式,这应该是讲出葡萄酒新故事的底气所在。

第四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的系列活动中,有围绕福建的茶、宁夏的葡萄酒,从唐代《茶酒论》中生发出的当代茶酒新论;举办演唱会、摄影大赛、马拉松;制作葡萄酒文化形象元素、葡萄酒衍生品、艺术文创、元宇宙数字酒馆;创新设计葡萄酒文化演绎内容等等。可谓涵盖众多文化活动及元素,既从传统典籍中找寻亮点,也在传统活动中植入葡萄酒元素。有这样的尝试和探索是值得的,如何从中汲取故事和IP,不妨多点“无中生有”的勇气,让各界人士都来参与其中,不同年龄顾客发表意见,最大限度地采纳好点子、好方法,新的活动,需要搭配更加全新的尝试。

不论葡萄酒文化来自哪里,易于接受和推广是其重要的评价标准。让葡萄酒文化根植于群众心中,并且可以逐渐深入到更多潜在顾客的意识里,才算达到了目的。在这样的征程上,一直要不断塑造更多葡萄酒文化IP,有了更多IP的赋能,才可以讲出产业发展新故事,有效吸引青年消费群体和外地游客。

观点③ 走进人间烟火,发掘更多潜在机遇

美食与美酒,从来不分家。作为四届博览会主办地,银川把“来宁夏,畅饮一夏”葡萄酒畅饮季活动放在各大商圈和文化街区,怀远观光夜市、敬德夜市、凤凰幻城……统统在列。

烤串与红酒?在这意料之外的搭配组合里,是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路线里被误读的另一面。葡萄酒是宁夏九大重点高质量发展产业之一,起点很高,但真正实现这一产业的高端引领,并不意味着产品高价、高冷。质量好还要有市场、接地气。让消费端由自发更多地变为自觉,方能塑造更有利的市场推广。

故而,我们这些年见到葡萄酒的身影愈发多了。本届博览会更是加大力度,为了这美食与美酒的碰撞做出多样尝试,上至中餐八大菜系名厨大师开展餐酒搭配展演,下至各个景区、商圈与夜市里的畅饮,随你口味、随你搭配、随你创新,只要消费者乐意就好。是啊,谁说葡萄美酒夜光杯照不出人间氤氲烟火气呢?美酒与美食,从来没有什么所谓的“讲究”,撇开那些人为设定,葡萄酒也会展示它多面的精彩。

人间烟火,最够亲切实际。借这袅袅香气找寻我们现在和未来努力的方向,便是以更多潜在的消费场景、模式,让葡萄酒和葡萄酒文化有更具体的附着点。这是无比开阔的市场机遇。

皇甫世俊 周志翔 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