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香芹勇闯全国联农带农“芹”劳致富

版次:03 作者:梁小雨

村民分拣打包香芹(7月25日摄)。

在永宁县李俊镇金塔村,由宁夏福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的仓储集散分拣中心,吸引了17家外地客商驻点收菜,带动周边600余户农户从事香芹种植,形成“合作社+农户+基地”种植销售模式。小产业种出大财富,鲜嫩翠绿的香芹,一路闯进南方市场,搭建起银川优质香芹销售平台。

统一标准

农产品直达南方市场

近日,记者走进该占地近1万平方米的仓储集散分拣中心,只见冷库、分拣车间、制冰车间、包装配送场地人来人往,来自全国各地的冷链运输车辆等候在厂房外,等待装运新鲜的香芹。每年7月至10月是宁夏香芹的成熟上市期,每天都有150吨左右香芹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分拣中心内,宁夏福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福仓来回穿梭,忙得不亦乐乎。马福仓是固原市西吉县人,早年间曾辗转多个省市从事蔬菜批发,细心的他发现香芹十分受南方人欢迎,“宁夏香芹品质好,且上市时间刚好可以弥补南方市场空白,非常有前景。”2020年5月,他注册成立宁夏福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

扎根永宁后,马福仓依托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环境优势,充分借鉴周边供港蔬菜生产基地发展模式,通过统一采购种子、统一采收标准、统一包装销售等方式,发展形成“农户+合作社+基地”全产业链模式,既为客商解决分拣包装、运输等各项难题,也破解了种植户种植和销售难题。

邓新建是马福仓长期合作的客商之一,采访当天,他准备往广州江南市场运送一车香芹,“来这里收菜很方便,蔬菜清洗分拣、包装打包等被一站式解决,45个小时就可以直达我在江南市场的档口。”

打开市场

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以前宁夏的香芹主要销往本地市场,一个大型市场一天最多销售万余斤,量太少了。如果能打开全国市场,销量就能翻几十倍。”马福仓希望市场引进来后,打造一个农户直接与外省客户交易的平台,推动香芹走进全国各地市场,形成特色鲜明的品牌种植产业,真正做到绿色、优质蔬菜从这里走向全国。

多年来,合作社一边与广州江南市场、河北邯郸市场、北京新发地、长沙海吉星市场等多个省市大型蔬菜市场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一边示范带动周边600余户农户参与露地香芹种植,带动种植面积达到8000余亩,同时为周边种植户提供统一销售服务。

金旭文是金塔村村民,也是第一个跟着马福仓种植香芹的人,“我2021年加入合作社,最开始种植10亩香芹,现在种植30多亩,一年能挣十几二十万元。”当初一次勇敢的决定,让金旭文走上了“芹”劳致富的道路。

让金旭文放心大胆跟着马福仓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种菜不操心,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从选种到采摘、销售全链条服务。“比自己种菜种粮食省心多了,菜种好了拉到基地来,就有客商等着收,心里没啥负担。”58岁的金旭文尝到了联农带农机制的甜头。

宁夏福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我市为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而重点扶持的对象。近年来,银川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典型示范引导,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联农带农

凝聚合力振兴乡村

宁夏福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不仅让金旭文等600余户种植户获益,随着仓储集散分拣中心的建立,越来越多的村民在这里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33岁的杨小萍已在仓储集散分拣中心制冰车间工作一年,每月收入达五六千元,“在厂子里干活风吹不到雨淋不着,离家还近。”还有大学生马玲,暑假期间也来到合作社打工,由于年轻手脚快,月收入有望突破7000元,“暑假来挣点学费,有这样一个机会真的特别好。”

马福仓介绍,近年来合作社着力打造本地农民就近就业工厂,在香芹上市期间,每日车间用工70人次,田间采收用工200至400人次,每年带动周边农户就业10万余人次,带动增加务工收入1800余万元,既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银川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尚处于成长期,单体规模偏小、整体实力偏弱,全产业链收益能力较低,联合合作不够,带动小农户能力还不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组织不规范、运营质量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为此我市一方面将用足用好各级农业项目扶持资金,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带动服务小农户,另一方面将构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发挥政府涉农部门作用、强化公益性服务的同时,不断创新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放宽服务组织准入领域,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吸引社会投资,形成多元化的服务体系。

本报记者 梁小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