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探索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人才含金量 守护幸福“夕阳红”
版次:04 作者:吴春霖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医疗、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需求快速增长。新形势下,如何让基本养老服务惠及每一位老人,提供更精准精细的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让养老人才队伍更有“含金量”?
为着力解决养老服务机构养老人才储备紧缺、行业门槛较低、养老护理员整体素质不高、无证上岗等突出问题,今年以来,银川市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在发展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人才学历提升、技能竞赛“大练兵”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德技兼备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助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以技能培训为抓手
着力提升职业素养
在养老服务行业,有些人对养老服务人员工作的认知还停留在“伺候老人”这样的状态,然而对于工作在一线的养老护理员来说,他们不仅需要有爱心,更要有过硬的技能。新入职的护理员在照护老年人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旦技能上有欠缺,在照顾老年人,尤其是照顾失能、半失能老人时,护理员自身不但“费力不讨好”,还可能对老人造成伤害,因此养老行业技能人才培训至关重要。
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以培养职业素养为导向,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养老护理员技能培训,通过课堂教学、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健康监测、卫生清洁、心理关怀、营养护理、安全护理、心肺复苏等知识技能培训。金凤区综合福利中心护理员石苗苗告诉记者:“通过参加培训,我不仅学会了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培养了耐心、细心、爱心与责任心。”
“我们将持续推动养老护理员学知识、学技能、强本领,不断提高养老护理员的实践能力,持续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将围绕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素质能力提升,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技能强,尊老敬老、爱岗敬业的高素质养老服务技能人才队伍,为新时代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以满足全市老年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学历提升为依托
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
养老的核心是服务,服务的核心是人才。近年来,市民政局联合宁夏开放大学直属学院、银川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就加快养老人才高质量发展、推进养老服务人才学历提升建设开展多方合作。
市民政局与宁夏开放大学直属学院建立了宁夏开放大学直属学院校外研学实践基地,共同开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科、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学历提升项目,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银川职业技术学院常年招收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并开设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适应宁夏养老服务事业发展需要,能在各级各类老年服务体系中从事照护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和劳动者。
“我们和中房养老集团、阅海养老中心、各县(市)区养老中心、各社区日间照料室均有合作,可作为长期实训基地培养养老行业人才。”银川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悉,我市将持续加强与各高校的深度合作,不断培养、挖掘和选拔养老护理领域人才,解决养老护理人才匮乏难题,推动我市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以岗位练兵为契机
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量血压、测血糖,为失能老人更换尿垫,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上下床……近日,由贺兰县总工会和贺兰县民政局联合主办的贺兰县养老服务行业第三届职工护理技能竞赛在贺兰县中心敬老院隆重举行。大赛集聚了贺兰县全部养老服务机构5支参赛队伍,是贺兰县民政服务领域规模最大、阵容最强、赛制最新的一次技能竞赛。
“这次活动开展得非常好,对我尽快适应新岗位有很大帮助,今后在工作中将不断提升自己,为老年人提供最优质的照护服务,为全市养老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贺兰县中心敬老院一位护理员说。
据银川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打造高水平护理队伍,我市聚焦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短板,精准发力突破养老护理员职业发展瓶颈,通过民政行业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和“大练兵”活动,营造出学知识、练本领、强技术的浓厚氛围。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继续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创新工作举措,持续提升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为新时代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
本报记者 吴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