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 擦亮“教育在银川”品牌
版次:01 作者:李姝
近年来,银川市聚焦民生关切抓教育改革,坚持把改革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从制度机制上规范招生录取提升教学质量;开展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为教育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支撑;创新“双减”成果巩固长效机制,校外培训机构全面依法规范管理,不断提高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让“教育在银川”品牌更加响亮。
稳妥推进考试招生改革
优化中考招生录取是教育改革的一大步,今年银川市教育局分别划定公、民办高中和特长生录取控制分数线,设立乡村专项执行民办高中分数线,让农村学生有更多机会享受优质普通高中资源。“今年中考录取我们首次设立乡村专项,乡村学校指标到校的最低录取控制线是525分,比城市学校指标到校分数线低54分。经过统计,最终享受到城市公办指标到校最低录取控制线以下的农村学生有91个。”市教育局教育一科科长马思远介绍。
同时,自去年开始,银川市统一组织高中特长生专业测试,严防挪用特长生计划、掐尖招生和大班额问题。“以前是各个高中学校自己组织特长生专业测试,现在,市教育局组建艺术、体育特长生考官库,开考前一天随机抽取现场考官,学生统一在平台报名,确保报名、考试、录取各环节公平、公正、有序。”马思远说。
常态化开展教育质量监测评价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牵引绳’,引导区域和学校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改变以分数、升学率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片面观念和做法;它更是‘体检仪’,以量化、客观的方式获取教育质量及影响因素等相关信息,诊断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精准助力教育教学改进。”银川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相关工作人员说。去年以来,银川市首次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形成2023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共分四大类352份,其中学科试题质量分析报告8份,市级主报告6份,县、区(含市直属)报告共42份,74所初中学校报告296份。
近年来,市教育局强化质量监测对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启动了基础教育全学段质量评价,将教育教学纳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集团化办学能力评估、民办学校办学能力评估等事项,进一步细化评估指标,提高适切性、充分调动积极性,形成本土化特色评估体系。同时,连续多年完成高三质检、初中学业水平测试等工作,为教育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支撑。
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还聘请苏州市教育评价学会会长罗强作为银川市全面深化改革智库聘任合作单位,通过定期举办“督学大讲堂”,进一步提升银川市的督导和教研水平。
校外培训机构全面依法规范管理
去年,市教育局全面推广运用全国监管平台—“校外培训家长端”APP,家长通过登录APP可直观了解周边的校外培训机构,也可以精准查询培训机构的类型、评价、证照、收费和师资等信息,在“掌上”操作就能实现选课、购课、合同签订、消课、退费、评价、投诉全流程办理。“我感觉在这个平台上报名比较安全,能够有效防止培训机构卷钱跑路的恶劣行为,同时一课一消,没有上完的课可以申请退费,不用跟培训机构纠缠,挺方便的。”家长李女士说。
截至目前,银川市已在“校外培训家长端”APP上架运营合规机构900余家,共上架班课1.5万余个,累计产生订单3.8万笔,监管预收费总额达3900余万元,采取“一课一消”模式累计消课40万余节,消课总额3200余万元。
据介绍,推广使用“校外培训家长端”APP,一方面助力“双减”,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搭建了校外培训选课缴费统一入口,实现培训机构预收费金额闭环管理,引导家长选择购买合规的机构课程,指导机构合规经营,满足社会公众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监管”的方式,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常态化、精准化、智能化监管,支撑校外培训综合治理。
此外,近年来,银川市加快教育数字化“云-网-端”的建设,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宁夏教育云、市级教育应用场景贯通、一键跳转登录,升级网络课堂,建成教育城域网,成立银川市智慧教育研究中心和兴庆区未来教育学院,建立银川市推进课堂变革“听评课”、学生营养健康、心理健康等服务平台,切实以教育数字化赋能教育质量提升。
本报记者 李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