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湖:湿地“翡翠”生机盎然
版次:06 作者:李振文
犀牛湖。本报记者 李靖 摄
宛若“翡翠”的犀牛湖湿地。本报记者 李靖 摄
犀牛湖湿地位于银川市西夏区东北部同阳新村附近,湖泊面积大,地域开阔。随着近年来生态治理的不断推进,犀牛湖自然景观优美,水草丰茂,碧波荡漾,候鸟众多,宛如镶嵌在银川大地上的一颗纯净翡翠,生机盎然。
犀牛湖的形成
犀牛湖是银川市重要的湖泊湿地之一,由多个湖泊和自然鱼塘构成。占地面积13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96.23公顷,岸线总长9.7公里。《银川市美丽河湖建设名录清单》中介绍,犀牛湖湿地形成的年代久远,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势开阔。
采访中,生于1953年的当地同庄村村民王兴教回忆,他自小在这处湖泊附近长大。自他记事起,这里就有湖,不过水很浅,深度一般在10厘米到20厘米,也就刚刚没过脚踝。
如今犀牛湖西侧,有一座紧邻湖水的旧工厂建筑。红砖和水泥垒建的厂房,沧桑斑驳。这里曾是银川碳化硅厂所在地。此厂成立于1989年,其前身即是老银川人熟悉的银川机制砖瓦厂。
《银川市志(1979~2005)》记载,银川机制砖瓦厂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355万平方米,生产粘土砖、瓦。1987年后,由于粘土资源短缺,转产碳化硅。据我区文史专家鲁人勇介绍,当年,因机制砖瓦厂在此长期挖土制砖,形成大面积洼地水坑,逐渐演变为湖泊。
在王兴教的记忆里,这里一直位置低洼,多年集存积水。而从西夏区民政局地名办提供的相关信息也可知,今天的犀牛湖,至少有一部分(南部)的形成,是与当年机制砖瓦厂在此长期挖土制砖形成大面积水坑有关。
但无论如何,根据多位银川市民回忆,至少在上世纪90年代,这里的湖泊湿地已经不再是只有很浅很浅的水,而是变成可以钓鱼的一处真正的湖泊水域。
犀牛湖的得名
犀牛湖得名因何而来?相信绝大多数初知此名的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现在已属珍稀动物的犀牛。然而,真相却另有原委。
采访中,王兴教回忆,在他年少时,此地浅浅的湖水里没有鱼也没有虾,春天一到,就开始生长出一种又细又密的小草;待小草长得高一点后,便会开出一种黄色的小花。因为湖泊距村落不远,王兴教常和小伙伴到此放牛、放驴。看着牛儿蹚着水,四处走动吃草,他也便和伙伴们在湖畔开心地玩耍着。而说起来,这湖中生存的可不只有小草,还有一种数量众多的小虫儿,虫儿个头比苍蝇略大,特别爱叮牛、驴、马,当然还有人。
说到这里,大概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会想到——这是牛虻吧?是的,在王兴教的回忆里,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这处湖在以前一直被当地人称作——牛毛湖。这里的“牛毛”,指的便是牛虻。
到了上世纪50年代,人们开挖了西大沟,牛毛湖被一分为二,沟东的湖域被当地人称为东牛毛湖,沟西的则为西牛毛湖。这也便是王兴教所知道的,今天的犀牛湖在以前的称呼。
2017年,记者探访犀牛湖时,走过湖畔老机制砖瓦厂旧址,在其西侧也有一处已经废弃他用的旧厂房遗迹,门口铁条打制的拱形券门上,字迹残缺:“□牛湖农□□村”。据采访到的同庄村44岁的刘彦林回忆,当年牛毛湖被分别称为东牛毛湖和西牛毛湖后,时间一长,人们便将西牛毛湖简称作西牛湖,并在之后沿用下来。而记者看到的那座拱形券门上,“牛湖”二字之前缺少的那个字便是“西”。
于是,从牛毛湖到西牛毛湖,然后到西牛湖,直至现在的犀牛湖,一座湖泊名称的演变,遵循着清晰的脉络。
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
如今的犀牛湖水草丰茂,碧波荡漾,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成为许多候鸟的栖息地。而之前的犀牛湖可不是这样。同阳新村村民杨师傅还记得2011年他第一次来到犀牛湖时看到的情景,杨师傅老家在固原彭阳,他初来这里时,后来的同阳新村所在地,还是白花花的盐碱地,正盖着几十栋房子。而附近的犀牛湖,还是两个“大水坑”而已。
犀牛湖真正的改变,开始于同阳新村搬迁至此的四五年后。从那时起,这处湿地开始进行治理。2016年12月,犀牛湖湿地生态修复综合整治工程启动,清挖、造型、绿化等工作一步步展开,大大改善了犀牛湖自身的水域环境。
在逐步推进的治理与改造中,犀牛湖的生态环境日益向好。2022年4月,记者来到犀牛湖时,眼前是一派人鸟宜居、自然和谐的景象,白琵鹭、苍鹭、鸳鸯、骨顶鸡等鸟类的身影都可以在这里看到。这里已成为西夏区一处重要的候鸟停歇地和繁育场所。每年春季,前来犀牛湖栖息繁殖的鸟类有数十种,数千只候鸟同时停栖于湖泊水面、湖岸、湖心岛以及芦苇丛中,蔚为壮观。
2023年,西夏区实施犀牛湖水生态治理项目,项目自当年3月份开工,主要建设内容包含水源配置工程、生态沉淀塘工程、生态基质净化工程、水生植物种植(表流湿地)工程、生态防护隔离带工程、在线水质监测系统六大部分。项目的实施不仅将改善犀牛湖水质,还将形成大片植物缓冲地带,对改善区域小气候,增加城市绿地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湖碧水,清波荡漾。随着近年来生态治理的不断推进,犀牛湖这颗美丽的湿地“翡翠”,正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充满生机。
本报记者 李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