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
版次:08 作者:彦妮
公园门口有几个摆摊的,我没记住摊主的模样,但是,他们摆的那些东西,我却记在了心里:几只小白兔、几只颜色不一的鹦鹉,都用惊恐和不安的眼神,盯着来往的路人看。还有一些小玩具,都装在不大的笼子里,等距离排成小方块,像是棋盘上的棋子。老板则拿着几十个彩色塑胶圈,站在“棋盘”旁边,每见有人经过,就大声招呼道:“试试手气,套个圈。”
一个周末,我们去公园转时,儿子禁不住诱惑,花钱买了十个塑胶圈,站在划线的地方,一个又一个地往“棋盘”里面扔。结果,圈儿就套住了一只装虎皮鹦鹉的小笼子。
于是,老板就有些不情愿地将鸟笼提起来,递给了我们。
就这样,家里多了一个新的“客人”。它腹部呈黄色,体羽颜色近似浅绿,尾巴是深黑色的。刚开始几天,鹦鹉可能不太习惯屋里的环境,不吃不喝,整天啁啾不已。
从来没养过鸟,也不知鹦鹉爱吃什么,儿子就在网上查了如何投食、如何饮水等事项。慢慢地,鹦鹉开始吃东西了,也不怎么惊恐了,在笼子里上蹿下跳,变得活泼起来。
时间一长,鹦鹉逐渐适应家里的温度和饮食,不再怕人,每次见人走近,都会在笼子里跳上跳下,似乎想要飞出来。儿子就打开鸟笼的小门,让鹦鹉飞了出来。
因为楼房里比较严实,几乎都是封闭的,所以鹦鹉在满屋子“疯”了一阵之后,就又乖乖落在晾衣架上,梳理羽毛。如此几番之后,鹦鹉不再愿意在笼子里圈着,晚上也在晾衣架上休息,若是再捉进去,它必然大声啁啾,让人难以安静。
于是,鹦鹉就再没回过笼子,在屋子里自由乱飞。我们只好将饮水和喂食的小器具拿到鸟笼外面,让鹦鹉食用。它也不乱跑,吃喝之后,一般都是在晾衣架上落着,样子显得很是惬意、自在。
时间很快过去了半年,鹦鹉越发粘人,见人进来,就会急火火飞过来,落在人的头部、肩头,甚至扒在鼻子上轻轻乱啄,那种亲昵的样子,仿佛大家已是多年不见的老友。
我们也学着它的声音叫它,它也很听话,一听我们呼唤就叫着飞过来,落在手上或肩头,使人感到它已是家里一个不可或缺的小小成员。
渐渐地,鹦鹉变得急躁起来,飞到哪里就用嘴乱啄。比如墙上的画、书架上的书、有时我们出门几天,到家就见书角被啄掉了、画被啄了一个小洞,甚至我的一些证书也被啄得面目全非。没办法,我们又将其捉住放进了鸟笼。可是这家伙已学得冰雪聪明,大叫大吵一阵之后,居然用嘴将关住的小门啄开,重新骄傲地落在晾衣架上面,以胜利的姿态看着我们。
持续一段时间之后,鹦鹉居然还下了几个蛋,且愈发变得焦躁不堪,甚至连自己屁股上的毛都啄掉了一些。在网上查了一下,知道这样的蛋不能孵化,只好任由鹦鹉每天自行卧在蛋上“玩”。它似乎还煞有介事,每日除了喝水吃食,就十万火急地飞到那几只蛋上面,安静而认真地“工作”一段时间。
后来,鹦鹉可能也失去了信心,不再像先前那样每日坚守自己的“孵化”阵地,我们出门时,它开始变得难舍难分,一会儿飞到你的头上、一会儿飞到你的耳边,似乎让你将它带上一起出门才会罢休。我们只能几次三番地劝阻,不让它出来,它又几次三番地飞过来,有点声嘶力竭地叫着。此情此景,有时真让人感到心酸,一只小鸟,已经与人生出了如此依恋的感情。
因为春节回老家要待一些时日,怕鹦鹉在楼上没人管,会饿死,就让孩子将其也带回了老家。刚到老家,我们就放心地将鹦鹉从鸟笼里放出来,让其在满屋子乱窜。哪里想到,老家的平房不像城里的楼房那样封闭,等我们发现时,鹦鹉已从窗户的小洞里飞出去了。
我们赶紧追出去,用平时叫它的声音呼唤,鹦鹉在半空里惊慌失措地飞了一圈,终于又转身飞回来落在了我的肩头——那一刻,我揪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然而,待我伸手去捉鹦鹉准备放回鸟笼时,它又腾地一声飞走了——从此,再也没有了踪影!
我日日都在张望,期冀鹦鹉能突然出现在家里或眼前。可是,我们再也没有见到鹦鹉的影子,就连一声它的鸣叫也再没听到。
也许鹦鹉已经过够了那种整日圈在小屋子里的逼窄生活,厌倦了一直在同样的环境中啁啾或歌唱。无论对它有多好,都没有一截树枝让它落上去感到踏实、更没有一方天空让它产生飞翔的冲动。那些与我们长相厮守的依恋,也许仅仅是个假象——任何时候,它都是自然家园的孩子,只有在自然的丛林里面,它才会找到自己真正的“家”。
◆ 彦妮(宁夏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