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擎灯 育梦前行

版次:03 作者:李姝

王碧羡

秦春娟

党洁

锁忠国

李双

庞馨

他们是火种,点燃希望;他们是春雨,滋润万物。在银川大地的三尺讲台上,教师们在方寸之地砥砺青春,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他们有的深入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人生”;有的跨越山海,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们以初心筑梦,成为点亮孩子梦想的“燃灯者”,为擦亮“教育在银川”品牌接续奋斗。岁月如梭,师者的初心不曾改变;历史沧桑,师者的精神永恒长存。在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向师者致敬。

福建援宁教师王碧羡

跨越山海 为乡村孩子筑梦

“我想为这里的孩子带来更好的教育资源,同时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激励更多人关注和支持乡村教育。”今年8月5日,怀着这样的教育情怀,从教23年的老师王碧羡作为厦门市第13批援宁专技人才,跨越山海,从厦门市奔赴永宁县闽宁镇闽宁第二中学,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这边人真的很热情!”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王碧羡就被这里淳朴的民风所感动。她坦言,其实来之前家人都比较担心,不放心她一个人来。有一次,王碧羡在镇上闲逛,突然下起了雨,没带伞的她正在发愁,当地的一位村民就赶忙递给她一把伞,“他还说他家就在附近,让我先用。当时心里暖洋洋的,这里的人真的很热情、很善良。”王碧羡说道。

刚来时,恰逢暑假,王碧羡就在闽宁镇富贵兰(宁夏)实业有限公司以及附近的社区,为周边的孩子提供暑托服务,那时她发现,这里的孩子在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较弱,她尽自己所能为孩子们组织兴趣拓展活动。开学后,王碧羡正式到闽宁二中教八年级数学。进到学校,王碧羡发现,学校整体的硬件设施其实挺好,“每个教室都配有一台饮水机,这比我们福建那边还好。”王碧羡说,闽宁中学的教育与福建相比,在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质量、教育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在教育观念上,福建地区可能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闽宁中学这方面则有所欠缺,这种差异可能导致教育成果不同。

教育贵在用心用情。从厦门出发前,王碧羡专门去海边捡拾了各种贝壳,用来奖励每天上课表现优秀的孩子,这一小小举动让她很快与孩子们打成一片。“东西协作是福建和宁夏两个省区之间的合作,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相互扶持。我将因材施教,接力奋斗,把爱和知识的种子撒在孩子们心里,助力他们实现人生梦想。”王碧羡说。

乡村教师秦春娟

扎根农村 守望桃李育芬芳

“在农村中学当老师,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有什么工作能比改变农村学生的命运更有意义?”这是金凤区良田中学信息技术老师秦春娟扎根农村二十载的心路历程。

金凤区良田中学的学生主要来自于搬迁移民家庭,祖祖辈辈生活艰辛,因此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抱有很大的期望,但孩子们的学习基础却相对比较薄弱。对此,秦春娟深知只有实实在在地付出辛劳和汗水,才能给家长们一个交代。白天,她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夜晚,她到宿舍与住校孩子谈心,为他们鼓劲;周末,她单独为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进行辅导;中考期间,她为无法回家的孩子订盒饭、订宾馆,迎接他们从考场归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5年、2018年、2021年及2024年中考中,秦春娟所带班级的学生全部上线,升入高中继续学习,学生都亲切地称她“秦妈”。

田永强是秦春娟当班主任后带的第一届学生。田永强的父母对他的期望是“读点书就行”。秦春娟还记得2012年见到的初一学生田永强:瘦小却调皮,透着一股子机灵劲儿。“只要认真学,你一定是好苗子。”秦春娟的这句话,让懵懂的田永强明白了老师对自己发自肺腑的爱护。

2015年,田永强以690分考上了高中,3年之后的高考,又以656分考上了复旦大学本硕博连读8年临床医学专业。秦春娟知道他家庭条件困难,于是自费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送给了他。如今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实习的田永强,已经成为了一名准“白衣天使”。他说:“谢谢‘秦妈’,如果没有您一直鼓励我,我也不会有今天,或许我连高中都考不上,是您改变了我的命运!”

秦春娟在“小学科”里做出了“大作为”,她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比赛,逐渐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金凤名师”“凤城名师”“塞上名师”。“不管在哪里,不管教什么学科,只要心系学生,潜心教学,就一定能够干出一番事业来。”秦春娟说。

高校教师党洁

潜心教学 当好学生的领航人

“我天生就胆子挺大,对解剖、养小白鼠之类的都不害怕。”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与细胞生物学系主任党洁笑着说,自己曾在读博期间为做实验养过100笼小白鼠。2002年从宁夏医科大学毕业后,党洁以第一名的成绩留校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22年来,她始终坚守在教育一线,潜心教学。

在学校,党洁给本科及硕士、博士研究生教授《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等理论课及实验课。为了让上课内容丰富有趣,党洁不断加强教学改革,引入人文教育,融入信息技术,加入临床案例等,深受学生喜欢。

其中她自主研发了虚拟仿真实验模拟真实临床环境,让学生沉浸式学习。“很多实验限于场地、人员、伦理等问题,不能在线下进行,国家也鼓励虚拟仿真实验。”党洁说,由于唐氏综合征是遗传病里面发病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遗传病,在讲《医学遗传学》这门课时,她开发了《唐氏综合征的遗传学诊断》虚拟仿真实验,覆盖遗传咨询、诊断到染色体检查等一系列过程,学生在线上就能模拟医生接诊的全过程。2019年,该虚拟仿真实验刚进入国家医学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平台,点击率就超过10万人次。

此外,她还完成了《医学细胞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为全国医学院校学生提供线上学习资源,目前已被40所大学引用,互动率达到1万多次;牵头建立涵盖医学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相关的教学视频、图片、电子教材、教学课件等优质教学资源,建立教学资源云,极大地方便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目前,党洁不仅是硕士研究生导师,还是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自治区“互联网+教育”高端教学人才。“从上大学至今,我一直在母校学习成长,今后,我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为母校培养更多优秀的基础医学毕业生,当好他们人生路上的领航人。”党洁说。

幼儿园教师锁忠国

小朋友口中的“熊猫哥哥”

在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幼儿园里,有一位“锁锁老师”,小朋友们经常叫他“熊猫哥哥”,他就是园里唯一的男老师锁忠国。

锁忠国的爷爷曾是一名小学教师,从小的耳濡目染,让锁忠国萌生了长大后当一名小学教师的梦想。2018年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小学教育专业,但最终被学前教育专业录取。看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大脑一片空白,与小学教育的错过让他感到深深的失落,对学前教育的未知又让他深感迷茫。“直到现在我还清晰记得报到当天,辅导员笑着说,欢迎你来到学前教育专业,我们班里一共两位男生,从今天开始你们两个就是班里的‘熊猫’了……”锁忠国笑着说。

无心插柳柳成荫,3年后,锁忠国来到幼儿园工作。一个大男孩,该如何带孩子呢?为了尽快熟悉幼儿园的每日活动流程,锁忠国积极在班级里帮忙。孩子们都特别喜欢他,休息时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跑到他跟前,班级老师说:“你都成我们班的‘熊猫’了。”孩子们跟着哈哈大笑,从此,锁忠国在幼儿园有了一个新的称呼——“熊猫哥哥”。

今年是锁忠国在幼儿园工作的第4年,从最初的青涩无奈,到现在的独当一面,除了负责学校行政工作、带大班孩子的体育课外,园里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这学期,有一位小班老师请假,锁忠国就主动申请前来顶班。“有个小男孩是班里年龄最小的,跟了我一早晨,我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刚刚抱着哄睡着放床上……”锁忠国说。抱孩子、喂饭、带孩子玩游戏……他事无巨细,但又有条不紊。

几年前和锁忠国一起实习的四五个男生,不到一年都转行了,只有他还坚守着自己的教师梦。“因为当初就是立志当一名教师,而且跟孩子在一起很快乐。”锁忠国说,他将继续带着热情与执着,践行自己的教师梦,用心用情呵护每一名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为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特教教师李双

把更多爱心和耐心留给学生

“父母高考填报志愿时就给我填了特教专业,说以后工作环境简单。”李双介绍,就这样,她在华中科技大学读了特殊教育专业,毕业后她如愿到宁夏特殊教育学校任教,今年带听障高一班。

回想起10年前刚走上特教岗位,李双依然激动不已。“跟听障孩子沟通,第一步要学会手语。”李双说,大学虽学过一学期的手语专业课,但工作后,她发现来自不同地区的孩子手语有差异,加之听障孩子的语序与正常人不同,导致有时看不懂他们在表达什么。那时李双就住在学校,白天是班主任,晚上是生活老师,跟孩子们同吃同住,3个月后,李双就能够和孩子们顺畅沟通了。

“其实做好这份工作,最需要的是爱心和耐心。对于特殊孩子来说,更需要一位有耐心的老师。”李双举例,她曾经带过的班级里有两个女生,因为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里,所以性格比较古怪。李双就像大姐姐一样照顾她们,在相处过程中她发现两个女生存在心理问题,于是就让学校心理老师介入解决。

然而这一举动导致李双和她们的关系降至冰点,两个女生认为李双出卖了她们。李双当时也很难过,但作为一名老师,她很快调整心态,用各种办法去缓和矛盾,再次建立信任。“今年高考时,她俩全程跟着我,直到晚上还到我房间聊天。3年来,我们的聊天内容包括生活琐事、恋爱、工作、人生规划等,看到她们逐渐成熟起来,我非常有成就感。”李双说。

变化的不只是孩子,还有学生父母。“不少特殊家庭的父母起初把孩子送来,就指望老师培养了。”李双说,最后孩子考上大学,父母都难以置信。让李双印象深刻的是,她所带的一名学生考上大学后,孩子家长打来电话:“我从来没有想过我儿子能考上大学,明天我要庆祝一下,您一定要来啊。”李双说,“当时我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那一刻我特别激动,因为我改变了一个孩子的命运,为一个家庭带去了希望,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如今李双依然坚守在特教岗位上,为这群特殊孩子带去光明、带去希望。

新入职教师庞馨

在三尺讲台与教育事业双向奔赴

随着秋季开学季的到来,今年大学刚毕业的庞馨走上了她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成为银川市第四十三中学的一名高中语文老师。

让庞馨下定决心成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的,是她在长沙市雅礼中学实习时候的经历。那些优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以及对学生的热爱,让她看到了他们与教育事业的双向奔赴。此外,学生的真诚可爱也常常打动她。虽然庞馨是一名实习老师,但是学生们总是微笑着问好,积极探讨问题,甚至分享零食给她。“学生们的热情和真挚,让我很感动,也坚定了我当老师的想法。”庞馨说。

让庞馨最自豪的是踏出大学校门就拥有了站上讲台、教书育人的机会。她清楚地记得事业单位考试笔试成绩公布的时间是5月7日,面对众多对手,她决定拼一把,随后半个月的时间,她把高中的语文教材内容都扎扎实实地作了详细解析,最终成功“上岸”。看到面试成绩后,庞馨激动地给父母打电话分享了喜讯。

“虽然备考期间我每天都在试讲,但是与实际课堂还是有差别。”庞馨说,开学后,她多次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希望能够尽早掌握站稳讲台和管理课堂的方法。在闲余时间,她还观看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网上的精品课视频,抓紧时间熟悉课本。“我很感谢学校和银川市教育局组织的两次培训,通过听各位专家、优秀教师和教研员的讲座,让我对于教师行业的认识更加透彻了,也学习到了很多有效的课堂管理方法和教学方法,使我受益匪浅。”庞馨说。

在开学第一课中,庞馨用甲骨文介绍了她的姓名及含义,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整节课氛围轻松。“想要站稳讲台,成为一名受学生爱戴的优秀老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庞馨说,今后,她会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培训和研讨会,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潜心分析教材,认真备课上课,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本版文图均由本报记者 李姝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