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盈盈念师恩

版次:08 作者:马晓炜

伴随着飒爽的秋风,我们迎来了属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盛大节日——教师节。我国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留下了子贡尊师、张良拜师、程门立雪等典故,许多文人墨客还怀着感恩之心创作大量名篇佳作,尊师、爱师、念师之情跃然纸上。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唐代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一诗,表达了对教师的赞美之情。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必在房前种花呢?字里行间,饱含对教师的尊敬与羡慕。

唐代罗隐在《蜂》中写:“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采集百花酿成蜂蜜后,自己却没有尝一口,就如同恩师费尽心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在一年四季中,教师们传道授业解惑,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越来越好,这种博大无私的胸怀是何其广阔。

清代郑板桥的《新竹》一诗,为读者呈现了教师的另一种高大可亲形象,读来更加令人肃然起敬。诗曰:“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新生的竹子高过了老竹的枝干,然而它的崛起全靠老枝干的扶持;明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也会长得更高。试想,我们不就如同新长的竹子,需要老师的扶持才能健康快乐成长。长大之后,亦不能忘记老师的教导之恩。全诗深刻隽永、寓意深长,表达了对教师的赞颂和感激之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对于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全都看到眼里、记在心上。在现代名家的记述中亦是如此,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盏盏明灯,照亮着人生前进的方向。

对于自己的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个人,一个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另一个是《藤野先生》里的藤野严九郎,第三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不论是对自己启蒙老师的回忆,还是对异国恩师的怀念,都饱含着崇高的敬意和一片真情。

作家刘绍棠在《老师领进门》一文里,写了一名教4个年级的田老师。田老师17岁就开始教书,口才、文笔都很好。他教语文时,“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如何引人入胜?田老师讲了个生动的故事:一对母子在路边的亭子里歇脚,孩子见花开得正好便想折下,妈妈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后来,这里成了一座花园。在作家笔下,我们看到了田老师是一位多么会教书育人的“大师”,善于用小故事启发学生的心智。

纵观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对教师的尊重从来没有变过,无论是古诗里的教师,还是现代作家笔下的他们,个个可亲、可敬。在教师节这一天,让我们共同重温这些佳作,于盈盈书香里,忆美好、念师恩、送祝福。

马晓炜(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