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绿前行绘新景
——优良生态成为银川的“幸福不动产”
版次:T4 作者:鲍淑玲
核心阅读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生活更美好了!”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生态环境改善成果,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同时,也是银川市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生动注脚。
还绿于民,还景于城。近年来,银川市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把修复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画卷”。
生态治理 绘制“绿色名片”
9月的银川,湛蓝的天空,安静又祥和,湖面在秋日的映照下,倒映着天空中变幻的云朵,远处望去,山峦起伏,色彩斑斓,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近年来,银川市坚持精准治污,努力做好节能降耗、污染防治的“减法”。在银川,“银川蓝”已成为最耀眼的生态底色,见证着近年来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1日,银川市优良天数为182天,同比增加9天,优良天数比例为74.3%,同比增加3.4%。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蓝天更多了,生态“颜值”更靓了,环境“气质”更好了。
生态环境,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为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银川,银川市聚焦重大工程和重点领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实施“蓝天、碧水、增绿、净土”四大行动,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支撑能力,持续筑牢生态屏障。“为高标准打好蓝天保卫战,在加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同时,扎实推进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等攻坚行动;严管‘烟尘’,推进涉气工业企业污染源排查整治;严管‘煤尘’,督促6家9台26蒸吨燃气锅炉完成低氮改造,推动西部机场开展7台72蒸吨和暖泉1台40蒸吨燃煤锅炉‘煤改气’;严管‘汽尘’,开展柴油货车尾气排放联合执法22次,确保车辆达标使用;严管‘扬尘’,整治裸露空地13处,督促40余家建筑工地安装围挡,城区主干道机械化清洁率达到85%以上。”银川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银川市还多措并举打好碧水保卫战,建立重点排水沟动态管理清单,不断细化水生态保护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田”,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的行动路线更加清晰;开展黄河干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目前已完成整治275个,整治率99%;黄河支流、重点湖泊、重点排水沟排污口补充排查整治排污口共351个,已完成依法取缔,正在推进分类整治;开展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启动水源地环境现状评估,完成北郊水源地保护区调整工作。加强排水沟环境监管,对永二干沟、银新干沟等断面进行沿线排查,谋划实施永二干沟、永清沟等重点排水沟生态修复项目,推动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多管齐下打好净土保卫战,一体推进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畜禽粪污、工业固废、电子废弃物综合治理。实施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依法依规将26家企业纳入2024年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完成第二轮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整改和质控,更新优先监管地块清单。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对28处“一住两公”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完成评审,确保净土开发,守住“住得安心”底线。
生态生金 打造“绿色提款机”
走进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同阳新村村民家中,一排洁白的暖气片顺着墙边铺展开来,旁边的木架上错落摆放着一盆盆鲜嫩绿植。“以前同阳新村冬天取暖主要靠燃煤、木柴和土锅炉。现在清洁能源改造之后,不仅取暖花费少了,房子里干干净净的,也没煤灰和烧煤那股难闻的味道了,老百姓非常满意。”同阳新村村干部说,“以前村里的公共建筑靠电锅炉供暖,耗电高,2021年采暖季产生电费30万元,对村集体来说负担很重,2022年实施了清洁改造,当年取暖费降至20万元以内,节约成本10万元左右。”
今年5月,在同阳新村,第一笔碳普惠交易的收益资金按时发放到了农户手中。该村71户村民领到共计2340元碳普惠收益资金,这也是自治区首笔农户因改用清洁采暖方式挣得的具有货币属性的“碳收益”。“没想到通过拆煤炉安装空气源热泵我们还获得了‘碳钱’,钱虽不多,但让我们明白了主动改造的低碳行为还能够换取一定收益。”村民老王笑着说。
今年9月初,银川市政府2024年储备排污权一期交易在银川市“六权”改革一体化服务平台正式竞价交易,宁夏中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宁夏富杨食品有限公司、自治区人民医院等18家企业(单位)竞拍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4项污染物排污权指标。这18家企业(单位)通过27笔交易,共购得政府储备排污权指标二氧化硫9吨、氮氧化物38吨、化学需氧量57吨、氨氮5吨,成交金额共123.86万元。“这次交易非常顺畅,价格也很满意。能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购买到政府储备排污权指标,对我们来说就是‘及时雨’。”宁夏中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通过竞拍购买到了14.6吨氮氧化物、3.987吨化学需氧量、0.399吨氨氮排污权指标使用权,将全部应用于该公司的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化项目。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群众带来更多幸福感。同时,银川市还逐步扩大市场范围,积极主动融入全国碳市场建设,结合全市工业领域各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按要求分步有序推进银川市重点行业企业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促进企业不断适应碳排放权市场配额管理要求;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政策支持,探索碳排放配额获取免费+有偿“双轨制”模式,将企业部分碳排放配额由政府无偿分配转为公开挂牌竞价,提高重点排放单位碳减排积极性。
生态利民 厚植“幸福不动产”
美好的生活,从来不止于经济,还在于舒适的人居环境、普惠的生态产品。
秋日里的宁夏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田间地头稻浪滚滚,金色的田野、错落有致的建筑相映成景,构成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稻渔空间依靠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赏景。
站在园区观景塔上,极目远眺,一边是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一边是整齐划一的温棚基地,昔日穷乡村如今变身“绿富美”,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农业产业集群正茁壮成长。对比如今的生活,村民张嘉乐说:“这儿的环境赶得上城里的公园了,以前都不敢想,农村也能变得这么漂亮。”
从“增绿量”到“增颜值”,从“护生态”到“谋致富”,生态优势逐步变为经济优势,生态收益正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在贺兰县金贵牡丹花乡,以“牡丹+”“林果+”“农业+”多元化、个性化、原生态多功能融合发展,依托金贵镇沿黄河流域明星小镇优势,通过产业融合,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镇融合,村民共同富裕。占地740亩的牡丹园,集特色花卉观赏、农产品加工、优新高端经果采摘、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于一体,是游客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尤其是牡丹盛开时节,花色丰富,五彩缤纷、姹紫嫣红,吸引众多区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打卡。
田园观光、民俗体验、亲子休闲……在银川,一批集生态防护、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型生态景区的建成,引来八方游客,盘活了经济,乐享生态红利的群众日子越来越好。近年来,银川市积极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新路径,通过变废为宝、点石成金、破茧成蝶、育新注能,培育发展生态经济,持续释放城市发展红利,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
本报记者 鲍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