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年衰退,德国经济“病”了?

版次:08 作者:新华社

德国长期被视作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去年却沦为“全球唯一负增长的发达经济体”。德国政府最新预测显示,2024年德国经济还将萎缩0.2%。德国官员和研究德国问题的学者认为,德国经济受到公共投资过于保守、过于依赖制造业和出口贸易等内部痼疾和俄乌冲突等外部因素困扰,短期内恐难恢复昔日光彩。

【旧病复发?】

20多年前,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称当时陷入经济萎靡状态的德国为“欧洲病人”。但随后德国逐步摆脱低迷,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十年迎来蓬勃发展,成为欧洲经济“火车头”。

如今,德国经济出现“旧疾复发”迹象。继2023年成为唯一负增长的发达经济体后,德国联邦政府9日发布的秋季经济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还将萎缩0.2%,相比春季报告预测的0.3%增速进一步下调。这意味着德国经济将连续第二年陷入衰退。

今年以来,德国经济复苏面临着高通胀、高利率以及出口需求疲软等诸多棘手问题。德国为外向型经济,在外需疲软影响下,工业生产、工厂订单以及出口数据第二季度均出现环比下降,表现不佳。

中小企业出现“破产潮”。德国信用机构“信贷改革”公司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德国约有1.1万家企业破产,比去年同期增长近30%,为2016年以来之最。

大企业则出现“裁员潮”。大众汽车公司9月宣布考虑裁员并将关闭其在德国部分工厂;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采埃孚公司计划在2028年前裁员1.1万至1.4万人;运输业制造商大陆集团启动裁员7150人计划。

【“火车头”开不动了?】

在德国联邦经济与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看来,阻碍德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障碍是官僚主义办事效率拖沓。在德国注册一家新公司,办理手续花费至少120天,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时间的两倍。

其次,基础设施投资不足。老化的铁路网、破旧的高速路和缓慢的互联网都与这个经济强国形象格格不入。近年来,德国公共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一直低于欧盟平均水平。默克尔政府时代,对公路、铁路等陆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平均仅0.65%,导致许多交通基础设施修缮不及时。根据记者亲身体验,如今德国铁路“晚点是常态、取消非意外”。今年6月,德国铁路准点率仅为52.5%,创历史新低。

【成败都在制造业】

德国长期专注于发展汽车、机械、电子、化工等传统产业,经济增长受益于强大的工业基础,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达19%,大约是英国和法国的两倍。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由于经济模式长期高度依赖制造业,德国对全球供应链依赖甚重。由于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影响,许多国家开始加快供应链调整,这些变化对德国深度嵌入国际产业链及其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构成挑战。

德国经济结构转型相对迟缓,人工智能、信息与通信技术、新能源车等新兴产业的研发创新相对落后,这种发展格局导致德国经济在传统行业遭遇负面冲击时,难以依靠新兴产业“补位”来摆脱困境。

【刺激措施遇瓶颈】

德国目前面临的经济困境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暂时性原因和长期性问题,想要重振活力并非易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未来五年德国经济增长速度都将低于美、英、法等国。

德国总理朔尔茨已表示有意在明年选举中谋求连任。但在今年6月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中,朔尔茨所在执政党社民党得票率大大落后于在野的联盟党和选择党。舆论认为,对朔尔茨政府处理经济问题的表现不满,是选民不选择社民党的重要原因。

朔尔茨政府7月17日公布了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以及获得内阁批准的49项促进增长的措施,涵盖鼓励投资、减少官僚主义、激励劳动者、提升金融市场效能、推动能源建设等多个方面。

为鼓励私人投资,政府提出将企业资产递减折旧法的实施期延长至2028年,折旧率定为25%,折旧限额提高到5000欧元。企业可由此获得更多税收减免,通过资产加速折旧来更快回收投资成本。

德国人2023年平均工作时间1343小时,即每周25.8小时,在经合组织成员中最短。朔尔茨政府因而提出“加班可减税”措施,并通过改革养老金制度鼓励延迟退休。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