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宁大湖
版次:03 作者:古月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宁大湖,位于当时宁夏大学的东围墙外,湖面广阔,湖的南边一带包括现在的宁大附中及区建二公司家属院,向北至贺兰山路以北原盈北九队居民区土坯房处,甚至一度涵盖到了如今学院西路范围内,东北方向曾是盈北大队大片的稻田。
儿时,常行走在宁大湖畔。湖水清澈,目之所及是宽广的湖面,高低长短的芦苇、小草密集丛生,宛如茂盛的丛林。
有一年端午节前夕,妈妈嘱咐我和弟弟,背着蛇皮袋子,到宁大湖边,采摘些宽幅的芦苇叶回家包粽子。盈北九队一同玩耍大的放牛小伙伴说,湖中心芦苇叶长得好,叶子宽,最适合包粽子。
望着深邃广阔的湖面,我不敢游过去,放牛的小伙伴见状,骑着牛往湖中心而去,让我拽着牛尾巴,千万不可松手,湖中间水深且危险,就这样我们有惊无险地来到湖中心芦苇丛里。果不其然,这里的芦苇粗壮,叶片宽大。我与小伙伴联手,不一会儿,就采摘了满满一大袋子芦苇叶子,两人抬放到牛身上驮着,我又拽着牛尾巴,心满意足地回到岸边。
我们哥俩谢过放牛小伙伴,轮流背着芦苇叶回到家,妈妈见我们浑身上下“泥猴”似的,既心疼又高兴,留足自家包粽子的苇叶,剩余大半,又让我哥俩背到集市上卖了,好买上学用品。
靠山吃山,靠湖吃湖。有时我们与经常玩耍的小伙伴到宁大湖边,偶尔会看见有人钓上来一条条大草鱼,也眼馋了,于是挽起裤腿,下到湖边,两手摸着草丛,不时有小伙伴欢呼,摸到鱼了,大的鱼有一尺多长,小的鱼也有一筷子长,那时宁大湖的鱼真不少。
我们把抓到的鱼用柳树枝串起来拎着,再找来干树枝,把鱼在湖边收拾干净,抹上黑泥,架在火上烤,一会儿,鱼香就飘荡开了。小伙伴们小手黑黑的,掰掉烤鱼身上的干泥壳子,又白又香的鱼肉便显露出来,小伙伴们一起大快朵颐,好不快活。
到了冬天,宁大湖被冰雪覆盖,到处是白茫茫的。此时,这里生长的大片大片的粗壮芦苇也可以收割了,这可是我们附近村庄乡亲们盖土坯房不可或缺的好材料。各家各户的青壮年,趁冰层正厚,拿上锋利的镰刀,到冰面上收割芦苇,然后用苇叶一捆捆扎紧,用驴车或马车拉回家。
冬闲时节,弟弟常会去宁大湖捞鱼。他用铁钎子砸开厚厚的冰层,在水底下闷得难受的鱼儿游到出水囗换气,他眼疾手快用网兜一舀,几条活蹦乱跳的鱼就被捞出了冰面,一会儿就冻实了,这时的宁大湖犹如一个巨大的鲜鱼冰箱。往复循环几次,弟弟一下午就能捞上来一编织袋的冻鱼,用自行车驮回家。
寒冬腊月,能够品尝一顿宁大湖的野生鱼,改善一下伙食,也是全家解馋的一道丰盛大餐。宁大湖如“聚宝盆”般地存在于盈北村乡亲们身边,润泽一方人。
上世纪90年代,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宁大湖周边高楼大厦纷纷崛起,然而,宁大湖的水面也开始一点点不断减少,慢慢地,芦苇、鱼和水鸟也逐渐没了踪迹。密集的楼群出现了,记忆中广阔的宁大湖消失了……
后来,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重新规划,更好地完善生态水系,促进湖泊湿地良性发展,不少湖泊再次焕发生机。今日的宁大湖,虽然面积比过去小了许多,但已令我非常欣喜。
陪伴我长大的宁大湖,就这样深深印在我的记忆里。
古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