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新作为 实现新发展

版次:01 作者:本报评论员

本报评论员

一季度是完成全年发展任务的关键期,抓项目就是抓先机,抓项目就是抓发展。银川市继“新春第一课”“新春第一会”后,在“新春第一签”中签约一批现代产业重塑攻坚战招商项目,为全年经济发展打响了头炮,也成为借智谋事、争资发力、实干成事三篇文章的开篇注脚。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灵魂,是争资发力的核心抓手。银川市签约的项目对加快重塑“向新”“向绿”起到关键作用,更专注于“三新”产业发展,为我市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集结了更多“突击队”,对加快建设产业强市、进一步提升银川产业经济的韧性具有积极意义。

银川市打好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塑攻坚战,必须突出主动仗的作用。借智谋事想在前、做在前;争资发力走在前,争在前;实干成事干在前、做在前。这种主动出击的意识,决定了全年发展的势头。有了思想上、行动上的主动性,便会积累出更加强大的发展惯性,带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这恰恰是最为可贵的发展大环境。换句话说,越是经济发展最吃劲的时候,越需要信心上的坚定、发展方向上的定力。去年“百日攻坚战”的效果,已经证明了“主动仗”的重要性,特别是全市上下发展信心的积极作用。我们也用实打实的成绩,向市场传递出最为积极的信号——银川的发展动力依然强劲!

要打好主动仗,仅有信心还不够,更需要多方面的主动服务、共同努力,用持续优化的生态环境、营商环境、人文环境、法治环境,塑造更适合发展,更适合创新创业,更适合居住旅游、医教养的城市环境。多个行业齐头并进,才能提供更多投资消费的机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不断吸引人才和企业,让更多新生力量参与到银川的城市发展中。在这个过程中,主动服务的重要性不言自明。项目签约是“发令枪”,项目的全周期服务是“真功夫”,我们要利用好手头的政策工具包,积极与企业沟通,把政策和服务送到生产建设第一线,积极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真正让企业把市场资源用在最需要发展的“刀刃”上,持续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

坚持产业为要、项目为王,银川的2025年值得期待。相信在接下来的发展之路上,还有更多令人欣喜的进展不断出现。全市上下需要更加努力,促长板、补短板,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积极面对和破解攻坚重点、改革难点、发展堵点、民生热点,一步一个脚印积累发展质效,以实际行动践行“走在前、挑大梁、作表率”的首府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