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5 作者:皇甫世俊
2月8日,银川市举行2025现代产业重塑攻坚战首批招商项目签约仪式,现场签约产业项目44个,总投资金额215.14亿元。毫无疑问,这是农历新年以来关于银川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新闻。那么,“现代产业重塑”为什么会被屡屡提及,这背后的迫切性到底如何体现呢?
改革开放之前,银川已经拥有了相当数量的轻工业和重工业,在西北,甚至是全国都占有一席之地。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内产业结构和市场环境的大幅变化,银川的产业基础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进入新时代,银川不仅要做好现有产业,更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产业链上下功夫,提高城市产业经济的韧性和活力,高质量发展才能有的放矢。
“现代产业重塑”可以拆成两个词,前一个是“现代产业”,后一个是“重塑”。前者是现有的产业基础,包括能源化工、机械制造、农产品深加工,以及其他细分领域的企业和产能。“重塑”则是最为关键的一项,包括绿色工厂的打造、产业链的延长、科技创新的转化、品牌塑造等。之所以要重塑,就是为了使现有的产业更加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国内大市场中参与更多的环节,一方面深化改革,另一方面扩大开放。因此,“现代产业重塑”的实际成效,对于银川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甚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就充分体现了重塑的迫切性。
既然是重塑,就要找到最有效的突破口。银川传统产业,特别是能源化工,为我国制造业提供了原料级的产品,我国工业制造基础雄厚,只要市场需求回暖,原料的需求便会大幅提高。这方面的产业重塑,往往突出低能耗、绿色化、无人化、智能化。对于制造行业来说,通过科技的加持,实现更多的单打冠军,在产业链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同时延长产业链,让更多产生财富的环节留在银川,融入国内大市场之中。在第三产业上,最大程度地突破低水平的市场环境,通过挖掘城市文化,提升品牌塑造能力,产生一大批服务于生产、服务于民生、服务于城市治理的新业态新模式。通过不断扩大第三产业的比重,优化现有的产业结构,让城市发展更加多元化。
现代产业重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拥有敢于迈向改革深水区的勇气,也需要主动扩大开放的胸襟。当前最为重要的,就是营造更优质的发展环境,包括生态环境、营商环境、人文环境、舆论环境等。各个职能部门和县区,都要站在营造优质大环境的角度上,形成彼此协调、相互支撑、取长补短的发展关系,同时谨防关起门来做事、同质化发展和内卷式竞争。而这也意味着更为深入的改革措施,以便激活更多的潜在力量,充分调动有限的资源,投入未来的发展之中。
换句话说,现代产业重塑攻坚战是一场必须胜利的战斗,这关系到城市经济发展的质效,更关系到就业创业、民生福祉和城市口碑。希望2025年银川的现代产业重塑,能有更多亮眼的进展,为城市发展带来更多活力。
皇甫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