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5 作者:刘薇
春节期间,银川推出“过大年 享免费”系列活动,免费项目包括41处公共文化空间。参观博物馆、去书店看书、去美术馆做手工……银川人的春节假期,被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点亮。
这是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之功。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银川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为抓手,全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时效性。宁夏2024年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入选名单里,银川这41处就占了一半。
与传统公共文化设施相比,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在建筑形态、功能布局、服务业态和管理机制方面皆有所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空间布局的科学性和业态的多元性上,也体现在与资源禀赋的紧密结合上,从而让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和形态都实现了突破。
通过引入多元业态,提供更加多样的活动,这些空间不仅可以丰富市民生活,也是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平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升级之时亦可为创新提供机遇。从空间布局上讲,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嵌入到各种生活场景中提升了服务的便捷度,盘活历史建筑、楼宇商圈等存量资源,则实现了资源价值最大化。经过改造和提升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很多已成为新地标,提升了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不仅吸引了市民和游客打卡,也能带动周边商业,为文旅和创意产业等提供新的消费增长点,这在春节期间表现得很明显。
当然,随着科技进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也应积极探索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新模式,更多地增加一些互动性与参与性。在优化空间布局和功能设置的同时,要考虑制定长期发展规划,通过政策激励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管理,形成开放多元、合作共赢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此外,要注重与艺术团体、教育机构跨界合作,与其他城市开展文化交流,使其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教育功能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