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产业双向驱动

灵武市奶产业实现多重突破

版次:03 作者:王彦飞

工人在宁夏富杨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调试设备。

宁夏富杨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控制室里,工作人员正在查看设备运行情况。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天还未亮,蒙牛宁夏工厂原料通道前,众多鲜奶运输车已在排队,一盏盏车灯前后相连,一眼望不到尽头。每天,这些产自灵武养殖基地的优质鲜奶,通过一条条智能化生产线,被加工成高品质奶制品,销往全国各地。

乳制品行业横跨一二三产业,源头上接种植基地和牧场,下游则触达不同渠道下千差万别的个体消费者。在数字化浪潮下,灵武市奶产业经过不断升级,借助大数据精准把握市场,持续通过技术和产业的双向驱动实现产业多重突破,经济附加值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

数字牧场 赋能高品质奶源

春日午后,走进宁夏新澳农牧有限公司养殖厂,刚从自动挤奶器转盘上下来的奶牛,卧在沙床上悠然自得地享受着暖暖的阳光,每头牛的耳朵上都戴着一个黄色耳标。“电子耳标是奶牛的专属电子档案,里面详细记录着其健康、成长、运动、产奶、产犊等情况。”宁夏新澳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文飞介绍道,电子耳标的应用,让每头牛的基础数据统计分析能第一时间传输到后台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管理系统让每头牛的所有数据都清晰明了。

通过智能监测系统,这里的奶牛可实现健康自动化、智能化评分。该系统以机器视觉技术采集图像,结合牛体关键部位的专家评估数据库,运用AI深度学习算法,形成了一套可为奶牛体况进行自动化评估的解决方案。随着灵武市牛奶产业迅速发展,牧场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相关企业对奶牛养殖理念以及管理技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智能化设备早已融入牧场生产过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想要产出高品质的鲜奶,不仅要保障奶牛健康,高效的挤奶系统也不可或缺。宁夏新澳农牧有限公司引进80位转盘挤奶系统,并搭配派克制冷设备,7分钟便可完成80头牛的挤奶工作,每日可产鲜奶150吨。“现代化设备的应用,让牛奶挤出后,能快速制冷到3℃以内并输入鲜奶运输车,这有效保证了牛奶的新鲜度及质量。”杨文飞说,牧场奶牛日可产鲜奶35公斤,乳蛋白含量在3.3%~3.6%,乳脂肪含量在4.1%以上,体细胞数低于10万/毫升,凭借这些优质指标,这里成为了蒙牛集团的特级奶源基地。

智慧工厂 提升奶制品价值

每天早晨,蒙牛宁夏工厂门口,当满载鲜奶的运输车靠近大门,系统识别车牌号后便会自动开门放行。司机进入工厂打开手机APP,按照系统指令即可完成从采样检测、牛奶装卸到清洗车体的一系列操作。工厂生产控制室里,一块大屏实时展示着灵武市各奶源牧场里奶牛的情况,屏幕上的奶牛或躺卧休息,或站成一圈挤奶。管理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和传感器传回的大数据,可以进行统一决策和管理。

蒙牛宁夏工厂智能生产线上,每分钟可下线660包牛奶产品,设计日产能4500吨。整个车间每班次只有不到20人在岗,所有岗位均实现一键启动、设备联动、自动叫料、自动运输,全流程自动化处理。通过自动化设备、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平台等数智化技术的全面应用,工厂空间利用率提升37%,包装效率提升67%,坪效提升2.06倍;在劳动效率上,劳动生产率提高近20倍,实现了全系统、全链条、全流程、全自动的“全数智化”。占地规模小但产值高,让蒙牛宁夏工厂有底气提出“百人百亿”的目标,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改变在这里得到了具象化体现。

全产业布局 实现多重突破

从原奶到常温奶,保鲜时间是制约奶产业发展的一个坎。宁夏富杨食品有限公司通过深加工的方式,跨过了这个坎。该公司生产的稀奶油、奶粉等产品,不仅延长了鲜奶的保存期限,还大幅提高了鲜奶产品的附加值。“奶粉订单已经排到5月底,这期间都是满负荷生产;稀奶油、浓缩奶已经是全年满产状态。”宁夏富杨食品有限公司行政经理白建梅说道。

去年,该企业脱脂乳粉、成人奶粉、稀奶油等二期浓缩奶项目生产线投产,帮助企业进一步扩大在国内乳制品深加工市场的份额。“2024年企业产值达1.7亿元,随着订单的持续增加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今年一季度预计实现营收8000万元。”白建梅说,技术提升为企业带来了显著效益,企业对技术的投入也一刻都未停歇。去年,通过引进高效节能的MVR单效降膜蒸发工艺,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蒸发效率提升25%,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535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去年年底,由优乳(宁夏)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的西北首个、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牛初乳冷冻冻干精深加工基地在灵武投产。“牛初乳是健康母牛产仔后72小时内分泌的乳汁,含有7种以上的生长因子、生物活性肽结合蛋白和维生素等,经过加工可制成牛初乳粉。”优乳(宁夏)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牛初乳粉是有别于普通奶粉的更高级的营养品,通过先进真空冻干技术可以更好地保留牛初乳的营养成分,从而实现产品价值的提升。目前,该项目处于试生产阶段,日生产500公斤牛初乳粉剂。

灵武市奶产业通过技术与产业双向驱动,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形成了梯次分明的产业布局,在涉及的一二三产业都实现了多重突破。2025年,灵武市将锚定“进位百强、冲刺千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灵武实践新篇章”的目标任务,坚持守正创新、锐意进取,以实干实绩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王彦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