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手搓” 折叠屏手机全网出圈

版次:05 作者:刘薇

湖北宜昌16岁高中生兰博文自制竖向折叠屏手机引爆网络。这名男生,用3D打印机制作外壳,网购零件搭配家人淘汰的旧手机,耗费6块碎屏和2000元零花钱,成功组装出一款名为“饭卡包”的折叠屏设备。其展示视频在B站(哔哩哔哩)播放量超4300万,被网友誉为“手工大神”,vivo等手机厂商官号也纷纷点赞。

该手机采用市面上罕见的竖向外折设计,保留通话、拍照等基础功能,虽存在技术瑕疵,但其创新思路引发热议。令人意外的是,兰博文在校成绩处于中下游,父亲是网约车司机,母亲从事保险行业,家人全力支持他的科技探索。学校更将他的创作视频置顶官网,班主任力挺“自家孩子”的创新实践。正如网友所言,“他折叠的是屏幕,展开的却是未来”。

◇大V说

@主持人桑桑

比起兰博文的优秀,更值得点赞的应该是他有一对不扫兴的父母。孩子成绩不是特别好,但父母并没有逼着孩子学习,而是全力支持他用热爱完成自己的作品,这是多少学生的梦中情家呀。再来看看兰博文的班主任,是不是有太乙真人护犊子的劲儿。自己的娃自己宠,在这样宽松的氛围里,兰博文能不成功吗?

@吴薇

大家纷纷表示这孩子有成为下一个雷军的潜质,雷军大三写出杀毒软件时也是个不务正业的大学生,如今这个把手机屏当高达拼的少年,或许正握着中国制造的下一个彩蛋。当70后担心AI抢饭碗时,05后已经用科技重新定义手工课。或许真正的创新教育从来不在考纲里,而在每个敢把脑洞变成现实的00后手中。

@主持人程皓

有人泼冷水说啊,这无非就是把手机零部件组装在一起,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是我想说的是,作为一名高中生能够想到竖向外折叠这个创新方向,而且动手做了出来,这个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就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同龄人。更何况在这个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创新的意识和思维远比一个完美实用的产品更加重要。说不定这个不完美的原型机某一天就能成为某个创新产品的灵感来源,所以对于这样敢想敢做的孩子还是少一些阴阳怪气,多一些包容和鼓励吧。

◇ 网友说

说教育——

@寒江雪(湖北)

教育需要改革。中国人口基数大,学生数量多,如果人人放开束缚,各尽所能发挥个体优势,中国各个领域将人才辈出。

@开心就好1209(吉林)

说实话,我国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nono_nie(北京)

这个时代成绩好的孩子想象力或许已经枯竭。

@用户2590095189367(辽宁)

培养兴趣和基础教育比成绩和补课重要一万倍。

说父母——

@灿烂果冻(北京)

这样的父母多一些,就会有更多这样的孩子出现。

@潜龙腾渊(陕西)

这才是中国吒儿想有的童年、少年……这样态度的父母才是中国父母应该学习的榜样。

@小白在大瓦国(辽宁)

所以孩子特长发展也是一条路,父母应该思考下。

说热爱——

@小琛(江苏)

这是值得骄傲的,也是工匠精神的传承,成绩不好不代表一事无成,只要敢想敢做都会成功。

@盛夏听蚕(北京)

热爱就是前进的方向!

说技术——

@用户一叶小周(广东)

从这里就能看出手机厂家有多挣钱。

@Farewell(江苏)

不是蓝厂不肯做,而是外向屏设计容易损坏屏幕。

@张(辽宁)

这哪里是手机啊!这分明就是华为的敲门砖嘛!

@SkyBee(广东)

有个工作爱好是好事,在华强北去谋一份工作也可以。但是买6块折叠屏屏幕做台外折叠屏手机出来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他研究到屏幕抗摔漏液,无线无黑点才叫专利,专利才有发财的机会……这种最多是开间手机间做维修而已。

本报记者 刘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