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8 作者:新华社
图为2021年6月14日,在美国纽约州长岛地区的尤宁代尔,献血志愿者在美国纽约血液中心举行的献血活动上献血。 新华社发
生活在美墨边境城市雷诺萨的墨西哥人卡琳娜·坎图面色略显苍白,她前不久刚去美国出售自己的血浆。
“(美国的)血浆中心在社交平台上投放大量广告,一些人被高额回报吸引,另一些则经人推荐而来。”坎图告诉新华社记者,墨西哥卖血者告诉美方边境工作人员自己是来卖血浆的,他们便会放行。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供应的血浆占全球使用量的约70%,而美国人口占全球人口之比还不到5%。2023年,美国通过出口血液产品赚取了370亿美元,占当年美国商品出口总额的约2%。
令人震惊的数字背后,是大资本唯利是图的身影:美国商业采血机构犹如贪婪的“吸血鬼”,通过各种手段廉价获取学生、移民、囚犯等群体的血液并转卖给制药公司。后者再将血浆制成各种血液制品在世界各地高价出售牟利,其中不少“问题血液”引发血液污染事件,对很多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唯利是图、政策漏洞、监管缺失……美国血液产业的种种怪象和乱象正是美国社会治理失能的一个缩影。
允许有偿献血的“少数派”
英国《卫报》报道说,据不完全估计,每年约有2000万美国人出售自己的血浆,全美有1000多家合法经营的营利性献血机构。这造就了美国庞大的血液产业。“美国是血浆欧佩克。”非营利性献血机构协会“美国血液中心”前负责人吉姆·麦克弗森曾这样形容美国血液产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美国血液产业之所以在全球一家独大,与其允许有偿献血相关。世界卫生组织1975年就提出,各国血液和血液制品应通过自愿无偿捐献的方式实现自给自足。此后,大多数国家都依据世卫组织的建议来制定和执行血液政策。美国却是例外,它是少数几个至今仍然允许有偿献血的国家之一。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曾在1978年规定,用于输血的血液或血液制品需明确标记捐献者是有偿还是自愿献血。此后,美国医院基本停止使用有偿献血的血液。但在社会层面,有偿献血并未被禁止,其背后是制药企业利用美国血液管理政策大发横财。
“吸血”目标瞄准低收入群体
2020年,墨西哥人冈萨雷斯在朋友陪伴下前往美国得克萨斯州伊达尔戈的一个采血机构有偿献血。谈起这段经历,他的表情复杂而痛苦:“整个过程非常漫长,约一个小时,我感到疼痛和不适。”采血结束后,他得到一张银行卡,卡里存有120美元。
墨西哥人是美国血浆采集机构瞄准的群体之一。根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2021年的数据,与墨西哥接壤的得克萨斯州设有84个采血机构,是美国拥有采血机构最多的州,其中许多采血站点就设在美墨边境附近。
缺钱的美国人同样也是美国采血机构的目标。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学者希瑟·奥尔森在研究全美各地采血机构40年的数据信息后得出结论:这些机构对区位布局进行了精心谋划。比如,美国高等教育的高昂费用迫使一些大学生成为有偿献血的重要群体,不少采血机构就设在各地大学城附近,尤其是有大量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大型公立大学附近。在美国,有偿献血已成为一种维持生计的手段。
利润至上的“企业国家”
据美国《大西洋》月刊报道,2018年,采集加工一升血浆的成本是150美元,而根据所含蛋白质成分的不同,每瓶血浆能卖到数百甚至数千美元,远高于献血者的所得。购买这些血浆的制药公司会将血浆制成各种衍生产品,再以更高价格出售给患者。
从血液到血浆衍生产品,血液制品的起点和终点之间是一个由利益链串联起来的巨大市场,支撑着美国这个产值数百亿美元的产业。“在美国,血液意味着大买卖。”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一语道破本质。
2024年5月,英国污染血丑闻的调查结果公布。结果显示,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英国有约3万人因使用从美国进口的受污染血液制品而感染艾滋病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迄今已造成约3000人死亡。
在血液产业方面,美国是一个监管缺位的“企业国家”,一些“问题血液”从美国流入英国、加拿大、瑞士、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血友病患者的血管里。然而时至今日,美国政府及相关部门依旧没有切实担负起监管责任。
美国政府对血液产业放任自流,使得这一问题与贫富悬殊、毒品泛滥等其他社会问题相互交织,成为难以根治的社会沉疴。据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