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川汇海春潮漾 万企同舟云路长

版次:02 作者:陈星彤 张嘉仪

黄河奔涌,贺兰巍峨。在这片历史与机遇交织的土地上,银川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浪潮正势如破竹,滚滚向前。

朵朵浪花记载着江河奔涌向前的足迹,企业家奋斗成长的故事,刻画着湖城银川营商环境优化的印记,也奏响了政企同频共振的强音。

“我就是给你们解决问题的”

说起银川这些年的营商环境变化,在银川“下海经商”近30年的宁夏康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仲彤深有感触:“1996年来银川创业时,想办一个医药研究机构,那时银川的民营经济尚在起步阶段,各部门不了解这种经营主体,我前前后后跑了快半年才把营业执照办下来。现在,只要把资料准备齐,当天就能领证,甚至都不用跑路,线上办理,快递直达。”

何仲彤动情地说,彼时,他们像拓荒者,每一脚都踩在沙土里,但现在,每一步都踏在政策的春风上。

而更令他动容的是市包抓领导屡次“不打招呼”的造访。“何总在吗?我进来了啊!”“他总是像老友般推门而入,不要汇报材料,不摆调研阵仗,单刀直入问需求。”何仲彤说道。

2024年,康亚药业遇到难题。“事很简单,可是要协调好几个部门,推进缓慢,担心耽误生产,很是着急。”何仲彤说。那时,他突然想到,能不能试着联系一下企业的包抓领导?

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位包抓领导格外豪爽,直说:“你来找我,就找对了,市上让我包抓你们,就是让我给你们解决问题的!”

一句话,让何仲彤不仅暖心更放心,“这让我充分感受到,企业只管做好产品和经营,在创新与研发的路上奋勇向前,遇到问题,政府早就为我们设计了路径和方法。”

这座城市,会在企业抬头望星时,默默夯实脚下的土地。

“在银川,点点星火也被吹燃吹旺”

昂首看去,北斗星光流转,数字微光频闪。宁夏空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一家融合地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经历了从人力测绘到卫星遥感、从数据生产到在地理信息国产化风口中乘势转型的蜕变。

前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宁夏空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多坦言,技术类人才短缺的问题曾让公司发展陷入瓶颈。“一些项目我们无法独立自主完成,有时还需要大量测绘人员翻山越岭实地调查,才能得到珍贵数据,效率低,周期长。”

关键时刻,银川市科技局通过周末讲坛,为公司引荐了一位专精于遥感科学领域的专家——武汉大学陈博士前来挂职。

自此,公司多了一位“周末工程师”,挂职3年间,陈博士几乎每个周末都来银川,帮助公司攻克项目难题,同时还为公司培养出了好几名核心技术人才。

姜多感叹:“政府为我们带来的支持和帮助,犹如一股春风,将我们这些如点点星火般的中小民营企业吹燃吹旺。”

前两年,公司面临资金困难时,相关部门雪中送炭,帮忙对接对口银行,简化贷款手续,一系列举措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此外,专精特新政策、研发后补助、免税政策等一系列组合拳,也让公司得以轻装上阵,专注创新开发。

为充分链接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资源优势,银川市建设了银川(深圳)新质生产力科创中心,并于2024年11月投入运营。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宁夏空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受邀入驻。

“在银川发展,特别有滋有味”

银川一直以包容的情怀与制度的创新滋养着八方客商。

草原阿妈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式东,就是一位在银川扎根30年的山东人。谈及近些年银川的变化,他满是赞誉:“这些年来,许多公司的客户、供应商来到银川后,都说这是一座美丽又有活力的城市,不少人都在这里购置房产,或是与本地企业达成合作。”

如果说,城市的魅力鼓舞了企业家干事创业的初心,那么政策的东风便鼓起了企业发展的风帆。

草原阿妈食品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徐斌说:“近年来,银川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企业配备项目管家,实施分阶段施工许可、多证联办等极简审批模式,大幅提升了我们的办事效率。”

企业加速前行、蓬勃生长离不开一系列政策利好: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可实行免检,为公司节约了许多工时,提高生产效能;定期发布的城市机会清单带来更多合作伙伴;企业创新转型就能得到真金白银的奖励支持……

政策春潮漫过塞上,不仅暖了人心,更激荡起进一步发展的浪潮。

如今草原阿妈食品有限公司的智能化工厂即将投入使用,未来将会增加多条高速智能生产线,让火锅底料的醇香借着智能化的效率飘得更远。

在智慧化工厂建设过程中,政府同样给予了全方位的帮助。“从落实土地时银川经开区管委会的积极出谋划策,再到手续办理中各部门的全力支持,以及市营商环境促进局提供的一站式服务,让我们新厂建设一路畅通。”徐斌说道。

在银川,“实干家”情怀遇见“店小二”精神,“政策定力”孕育着“企业活力”,银川用行动诠释着:营商环境,是最大的硬实力;政企同心,是最强的“软黄金”。

“政企同心,这里的发展春风常在”

3月3日,银川市第三届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营商环境全方位提升推进大会即将召开。潮起潮落间,更待浪涛新,追问未来,企业家们仍有更多期待。

“政策的春风常拂不懈,创新才能有源头活水。”何仲彤希望眼下的好政策能够长期稳定,让企业有信心进行长远规划,放手作为。

“让银川的科技力量越来越强,城市活力持续迸发。”姜多期盼未来能有更多人才政策完善落地,让更多专家“把家安在黄河边”。继续落实企业家礼遇,让有投资想法的人坚定投入银川的怀抱。

“希望今后,海外的餐桌也能飘出来自塞上湖城的火锅味。”徐斌满怀期许,希望政府能搭建更多国际交流平台,借助银川的区位优势,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银川,这座西部崛起的活力之城,正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拥抱新的机遇,书写新的篇章。

未来,银川将以更大的格局拥抱时代,以更宽的视野链接全球,以更强的担当引领未来。政企携手,必将为银川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本报记者 陈星彤 张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