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作者:李阳阳
暮色初合,西夏区怀远观光夜市在炙烤的滋啦声、锅铲碰撞的叮当声、摊贩的吆喝声中悄然苏醒,辣糊糊的辛香、羊肉串的焦香、牛奶醪糟的奶香、烤生蚝的蒜香在此交织,弥漫于人流如织的街区,升腾起浓郁的人间烟火气。矩阵式的大红灯笼高悬,餐车屋顶上的橙色暖光如蜜流淌,古典与现代交融的光影,为长街蒙上一层柔焦滤镜。
在这里,有人满足味蕾,有人寻觅情怀,有人参观了网红打卡点。人来人往间,怀远观光夜市也经历着蜕变。如今,它已是宁夏夜市的“顶流”,2024年创下2.4亿元的销售额。
承载回忆
大学生的“深夜食堂”
在银川,怀远观光夜市如同一家“深夜食堂”,深深融入市民生活。据夜市管理方银川君美盛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美盛”)总经理马福堂介绍,怀远观光夜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银川棉纺厂附近的零星路边摊。后来,夜市规模逐渐扩大,吸引了南来北往的创业者。此处销售品类日益丰富,不仅有特色小吃,还有百货。2004年,西夏区政府正式设立“怀远夜市”,将零散摊位集中管理,步入规范化管理阶段。2012年,西夏区又引入了君美盛。2019年,为了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怀远夜市”更名为“怀远观光夜市”。
“现在大家说起怀远观光夜市,聊得最多的是这里的美食。事实上,我们接管时,百货摊位的数量远远超过餐饮摊位。”马福堂介绍,2012年,怀远观光夜市有70多家餐饮摊位和500多户百货摊位。目前,怀远观光夜市有474家商户,其中273户为餐饮经营户。
其实,这一数据的变迁也不难理解。怀远观光夜市的兴起,学子功不可没。怀远观光夜市周边有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高校,庞大师生群体为这里埋下了商机,而平价的美食、便捷的购物体验精准契合他们的消费需求。电商行业的兴起,则加速了百货摊位的式微。
位于怀远观光夜市西12号的老赖家炒米饭是家人气颇旺的“元老”店,经营时间已长达22年。20多年前,湖北人赖少平带着一家老小来银投靠亲戚,他开过面店,也有过养猪赔本的经历,最终选择在怀远观光夜市做起了不需要太多本钱的炒米饭生意。“炒米饭经济实惠,还顶饱,很受学生的欢迎。”如今赖少平已经63岁了,儿子赖浩和他一起经营着店铺,赖浩告诉记者,这些年他家的炒米饭口味没变过,许多毕业的大学生,甚至去了外地的大学生,还会回来买他家的炒米饭,找找回忆。事实上,像这样的老店,怀远观光夜市有20多家。
三次蝶变
从杂乱到标杆
在小红书推荐的怀远观光夜市必吃榜里,吴记鸡蛋牛奶醪糟位列其中。今年是店铺的主人吴维华在怀远观光夜市摆摊的第21年,回忆往昔,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夜市的变化。
吴维华原本是附近工厂的职工,由于工厂效益不景气,2005年他和妻子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在怀远观光夜市卖现磨豆浆,以此补贴家用。21年间,他家的餐车也不断变化着模样,2005年刚摆摊时,餐车是自家改造的简易版小推车。2012年,换成了与周边商户大小相似的不锈钢餐车。2018年,市场升级改造,他家餐车不再具有“个性”,是一列横卧夜市的“小火车”餐车中的一节“车厢”,这次更替让他与妻子告别了日晒雨淋的日子。2023年,吴维华家的餐车变得气质出众、自带古韵,而且更加安全、舒适。
事实上,吴维华家餐车的变化,是怀远观光夜市三次蝶变的缩影。马福堂介绍,君美盛接手怀远观光夜市时,周围环境脏乱差,摊贩随意摆摊现象严重,各餐车的大小、风格迥异。为了使夜市整体更加美观,君美盛在加强环境卫生整治、规范摊主经营行为的同时,还对餐车款式进行了统一。环境卫生和形象的提升,也为客流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2014年,怀远观光夜市的日均客流量达到了2万多人次,这也引起了多家区外媒体甚至中央媒体的关注,接二连三的报道瞬间点燃了怀远观光夜市的人气,从此,这里不再以本地游客为主,外地观光游客成为不容小觑的力量。
2018年,为了抓住流量密码,西夏区对怀远观光夜市进行提档升级,并进行了氛围营造,将298辆餐车统一设计为一列小火车造型。虽然外观变美了,但是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比如餐车内没有电,商户普遍使用煤气罐,餐车里没有油烟净化设备等。尽管如此,面貌一新的怀远观光夜市再次点燃人们的消费热情,马福堂犹记得改造后迎来的第一个小长假,即国庆假期,怀远观光夜市单日接待量最多时达15万多人次,一度导致附近街道拥堵,许多商铺达到了支付软件的收款上限。“当时,卖水果的摊位一晚上营业额达到5万多元,小吃摊位一晚上的营业额普遍在两三万元,每个商户见到我都乐呵呵的。”马福堂说道。
2023年,怀远观光夜市进行了第三次升级改造,除形象提升外,西夏区和管理方更加注重环保和安全。“现在这个餐车的设计方案,我们改了3版。”马福堂介绍,目前夜市所使用的餐车用防火材质建造,每一辆餐车都通电且安装了油烟净化设备。餐车仿古造型和房顶上连接成线的景观灯饰,与整个街区的风格相得益彰。
中央厨房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在怀远观光夜市,餐饮店铺休息是要请假的。不是为了防止商户偷懒,而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因为夜市上所有餐饮摊点的食材都要在“中央厨房”加工和检验,私自加工的食材不允许售卖。“我们公司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对照请假表实地查看请假商户是否出摊,如若发现当天没有在‘中央厨房’加工食材却在晚上正常经营的,除给予停业一周的处罚,还将给予最高5000元的处罚。”马福堂坦言,怀远观光夜市承载着近500户家庭的生计和无数消费者的信赖,如今名响全国的成绩来之不易,食品安全就是夜市的生命线,容不得半点马虎。
在夜市上,商户加工制作的基本都是半成品,各种蘸料、发酵的面团、串好的肉串菜串都在哪里加工?答案是位于文萃南街的“中央厨房”。2019年年底,君美盛建成了1500平方米的食品加工中心,该公司免费提供场地和设备,商户和食材从不同通道进入加工中心,商户进来前需要更换衣物统一着装,进行消毒。食材需在分拣室经过去皮、挑拣等环节才能正式进入加工车间,每个商户都有专属的加工台。此外,加工中心还配备快速检测办公室,对商户的食材及初加工食品进行食品安全检测并留样。今年,君美盛将对“中央厨房”进行改造升级,并更新部分加工设备。
吃得安全,吃得也全面。在怀远观光夜市,除了能吃到本地特色美食,还有许多外地热门小吃。“前几年,我们严格控制同一种美食的经营户不得超过3家,这两年虽然没有严格控制在3家以下,但依然在监控,同类店铺太多,我们依旧会启动清理机制。正因为这样,现在夜市才会聚集这么多不同品类的美食。”马福堂介绍,该公司对夜市美食的价格也进行严格把控,要求商户的利润不得超过30%,杜绝宰客现象的发生。
怀远观光夜市成为“网红”后,前来打卡的人越来越多,对于生意人而言,这代表着财富密码。为什么近年来怀远观光夜市没有出现商户爆发式增长?“我们每天都在淘汰商户,以营业额评判这款美食是否受欢迎,不受欢迎的就会被淘汰,日均营业额不到500元就会被淘汰。在夜市,淘汰率最高的恰恰是网红美食,一般都不超过3个月。”马福堂介绍。
“我已经更换3个品种了。”28岁的冯阳说道。从广东的一所大学毕业后,冯阳开启了返乡创业之旅,他选择的第一站就是烟火气最旺的怀远观光夜市。冯阳选择的第一款美食是广州最具特色的肠粉,原以为会大受欢迎,没想到创业的热情被浇了一盆冷水。一个多月后,他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口味选择了塔可,简单说来就是一种以玉米薄饼为底,包括肉类或蔬菜及特色酱料而成的美食。没想到,这次尝试也没有获得好的收益。最后,冯阳又做起无骨鸡爪,如今日均营业额已达到800多元。“我对未来还是挺有信心的,将研制出更多口味的产品,争取让销售量再涨一涨。”冯阳说道。
老商户吴维华一开始销售的也不是牛奶鸡蛋醪糟,他是在2018年才从兰州引进了这个品类,经过改良成为怀远观光夜市的首家牛奶鸡蛋醪糟店。如今,他家日营业额为2000元至3000元,并且有6家加盟店,最远的加盟店在北京,更有网友慕名从上海乘飞机而来,只为尝一尝他家的美食。
文化加持
解锁文旅融合新玩法
未来,怀远观光夜市将不仅仅是美食的代名词,而是一处有着文化内涵的美食聚集区。事实上,西夏区一直尝试突破怀远观光夜市“逛吃”的单一标签,不断深化“文旅+夜市”融合模式,从而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进一步促进消费。
今年农历小年夜,西夏区将2025年“在宁夏·非遗过大年”第三届民俗文化节活动搬到了怀远观光夜市,一场惊艳四座的非遗创意服饰秀引燃全场。来自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院校的模特穿戴着融合非遗元素的服饰,完美演绎了剪纸、扎染、麻编等非遗代表性项目蕴含的传统美、工艺美和文化美。其中,六套剪纸艺术服饰尤为引人注目,本就巧妙精美的剪纸,在传承人的匠心独运下,经过细致裁剪、精心雕刻与熨烫整形,让传统技艺以时尚的形式“活”了起来。
近期西夏区将启动怀远商圈文化设施提升项目,该项目将建设怀远夜市公众活动舞台、公共散点舞台、特色服务场景、IP形象打卡点等。“我们将通过对夜间经济空间布局的合理规划,打造夜市文化供给和服务体系,完善服务设施,以显著的建筑昭示、丰富的文化展示、独特的艺术创意和有趣的互动体验,加以独具怀远特色的异域美食,吸引游客及市民,为夜间经济的文游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西夏区文化体育旅游广电局局长马海波介绍,今年夏季该项目完工后,西夏区将在怀远观光夜市创新发展夜演、夜展、夜娱、夜秀、夜播等业态,推出“夜市直播秀 ”、3D光影秀、在地文化体验街区、街头艺术表演等常态化、品质化、特色化夜间文旅消费体验产品。
本报记者 李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