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4 作者:刘旭卓
本报讯(记者 刘旭卓)3月3日,记者从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获悉,我市正以本地训练超3.6万小时的“希言”大模型为底座,结合DeepSeek大模型,创新四大具体办事场景,构建“技术+数据+场景”三位一体的政务改革模式,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提供政务改革智能升级的参考样本。
依托银川市原有政务服务知识库,融合DeepSeek大模型的深度学习与逻辑推理能力,银川政务智能客服“小通”最近完成了“革命性”的升级,不仅能精准理解“企业变更经营范围需要哪些材料”“新生儿参保流程”等复杂问题,还可通过多轮对话主动澄清模糊需求,实现问答即时响应,且准确率提升至98%。
银川将DeepSeek大模型嵌入政务服务外网审批系统,打造“边聊边办”智能审批新模式。以办理卫生许可证为例,企业通过自然对话提交申请,系统实时解析材料,并调取共享数据,完成自动核验,原先需3个工作日的流程现在缩短至3~5分钟,全程无人工干预。
在银川市民大厅一楼入口处,一台AI智能引导台每天都在指引群众办事。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导引台深度融合了DeepSeek与“希言”大模型,办事群众输入办事信息,比如“我要更换驾照”,系统即刻推送相关事项清单,同步显示“车驾管”业务窗口的实时排队人数、所需材料清单等内容,极大提升了市民办事效率。
针对全市45个“一网通办”参与部门,我市部署了本地化DeepSeek私有模型,提供公文智能起草、规范性自动校对、政策条款精准溯源等核心功能。测试显示,系统可识别15类公文格式错误,政策引用准确率超99%,部门公文平均处理时间从3小时压缩至45分钟。数据全程“不出域”、模型独立部署的模式,进一步确保了政务数据的安全性。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政务服务逻辑的重构。”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创新通过DeepSeek大模型的意图理解、多模态交互和决策推理能力,实现了从“人适应系统”到“系统理解人”的根本转变。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将在“DeepSeek+希言”混合模型的优化上进一步发力,在筑牢安全发展底线的基础上,持续拓展更多智能深度应用场景,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政务服务“效率革命”,用“AI温度”重新定义“办事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