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7 作者:皇甫世俊
实践亮点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组织作用,加强对农村适婚群体的公益性婚恋服务和关心关爱”“加大对婚托婚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一村一策、一地一策成为各地广泛采取的方法,甚至在基层治理中,还产生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土办法”,如“以面子制衡面子”。
江西省抚州市创新“彩礼累进税”,在福建省大田县,符合条件的“零彩礼”“低彩礼”新人可免费申领“康馨保”,以保险形式缓解村民养老焦虑。
前言
近年来,整治高价彩礼成为国家政策层面和各地社会治理层面重点关注的方向。从中央一号文件的连续关注,到地方针对不同人文背景的具体施策,这些文件和措施一方面透露出高价彩礼根深蒂固的文化背景,另一方面反映出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和民生诉求的现实性。那么,整治高价彩礼,全国各地都在做哪些工作呢?
“一号文件”持续关注
彩礼虽然根植于民间,脱胎于文化习俗,但高额的经济负担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家庭经济生产被绑架,婚姻和生育成本大幅增加,导致部分农村年轻人口流失,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早在2022年,农业农村部等八部门发布《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在全国范围开展高价彩礼问题专项治理。
2023年起,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高价彩礼问题。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各地利用乡村综合性服务场所,为农民婚丧嫁娶等提供普惠性社会服务,降低农村人情负担。”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组织作用,加强对农村适婚群体的公益性婚恋服务和关心关爱”“加大对婚托婚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一地一策 积极引导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习俗,因此,一村一策、一地一策成为各地广泛采取的方法,甚至在基层治理中,还产生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土办法”。
人大代表石炳启建议各地制定彩礼金额上限标准,不超过当地人均年收入的两倍。石炳启是河北省一名村党支部书记,他已经第三年在两会期间提交关于彩礼的建议,他还有自己的土办法,那就是“以面子制衡面子”:凡农户接受低彩礼的,石炳启就亲自主持婚礼,并报市里让他们参加集体婚礼,市领导颁证;低彩礼结婚的男女青年会被纳入村里的“积极分子库”与“榜样库”,一些福利政策也会给他们优先安排。反之,如果谁家要了过高的彩礼,村干部就不会出席婚礼,这就是“不给面子”。事实上,很多人之所以索要高价彩礼,多与经济条件、地方小环境分不开,有的人要钱,有的人要面子,还有的人既要钱又要面子,这个时候,一村一策,多用“土办法”,或许可以逐渐压低彩礼的温度。
设置上限 鼓励奖励
江西省金溪县率先设定彩礼上限6万元;江西省抚州市创新“彩礼累进税”,彩礼金额超出当地人均收入3倍的部分征收20%的调解基金;江西省萍乡市民政局等六部门印发方案,建议彩礼不超过3万元。
除了设置彩礼上限,各地还有一些值得借鉴的方式。比如在福建省大田县,符合条件的“零彩礼”“低彩礼”新人可免费申领“康馨保”,以保险形式缓解村民养老焦虑。四川省对落实“零彩礼”“低彩礼”的青年,在青年创业、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指导、资金支持等优惠政策。同时,四川省建立县乡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零彩礼”“低彩礼”的新人证婚和颁证制度,在特殊纪念日为新人开展集体颁证服务,增强新人的仪式感和荣誉感。
本报记者 皇甫世俊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