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住人口变化的背后是发展机会

版次:05 作者:皇甫世俊

据澎湃新闻报道,在陆续公布的中部六省2024年统计公报中,仅安徽实现了常住人口正增长,山西减少20万人,河南减少30万人,湖南减少20万人,湖北减少4万人,江西减少13万人,内蒙古、辽宁、吉林等省区人口也持续减少。而一些热点城市的常住人口则实现了增长,比如武汉、深圳、贵阳。

人口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流动方向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营商环境、发展氛围、自然环境、交通环境、人才环境等,个人选择的背后往往是对发展机会的综合考量,不仅需要城市管理者未雨绸缪,更需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仅要吸引人口常住,更要提升人口流动的速度。

每一座城市都想留住更多的人口,尤其是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口,这意味着劳动力,意味着消费力。以大中城市为代表的虹吸效应,让城市的发展机会随着人口的提升愈加强化。然而对于中小城市来说,这种引力带来的抽离作用必然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应当抽丝剥茧,因地制宜,找到最适合自身的方法。

首先要做好城市定位。人的发展定位取决于城市定位,城市定位之中既有产业格局又有商业氛围,我们不可能指望一两个产业的规模效应直接带来人口的聚集,而要通过产业链的质效提升带来对于人口的牵引效应,进而融入全国范围的产业格局。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两年的人口流动只具有趋势性,不是决定性的,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仍然左右着未来的人口大趋势,城市定位越清晰,发展步伐越稳健,人口这一市场要素的确定性才会越强。

其次是做好发展环境的打造。这方面既包括营商环境、自然环境、交通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和人文基础。人之所以选择聚集,就是因为人越多、机会越多。这种正向螺旋的效应,一定来自适宜发展的环境。在城市发展的整体氛围上,要充分释放发展机会,让经营主体活跃度提升,打开封闭的环境,让良性的竞争发挥作用。另外则需要做好人才定位,吸引适合城市发展的人才,不能贪大图全,要重视基层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在高端人才引进上立足城市特色,这种发展环境才能有利于人才落地。

城市是人的集合,城市的发展机会本质上是资源分配的方式方法。我们要打开眼界,与周边城市达成有机联动的效果,让人口在城市间充分流动,扩大有限城市资源的积极作用,只有让人口动起来,才能充分发挥资源的价值效应,从而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皇甫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