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赏花经济添些“花样”

版次:05 作者:刘薇

春意渐浓,各地文旅再次打出赏花牌,银川也不例外,近日发布20多处赏花点位,涵盖景区、公园及乡村游观光点,积极布局赏花经济。但细观之下,大多停留在“看花”层面,恐难以让游客从打卡式游览转向深度体验。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以优化供给为重要施策,促进消费稳定增长。赏花经济于其间大有可为,其本质是体验经济,比拼的不只是自然之美,更是文化之趣、科技之新,故而增强吸引力之关键,同样在于多些“花样”,让场景更多元。所以,银川的突破口在于因地制宜,激活地域特色、拓展“赏花+”外延。

以文化赋能场景建设,可增强游客体验之新鲜感与独特性。银川坐拥贺兰山生态屏障与黄河灌溉之利,塞上江南之秀美、大漠孤烟之壮阔同域是一项重要资源,若能借力“花果同源”优势设计四季游线路,或开发相关主题文创产品,增设更多花果酒酿制体验、枸杞花茶手作工坊等互动项目,便可延长产业链和消费链条。

至于去哪儿看花?对各景区、公园及乡村游观光点来说,需要的是各自特色与整体IP设计的统一与互补,同赏花经济形成联动,比如考虑在哪里可以夜游花海、在哪里有花间音乐会、在哪里设置主题光影秀、在哪里打造古装赏花剧本杀等等,皆可增强体验深度。

此外,光有赏花地图还不够,若能在手机导览小程序或APP中嵌入虚拟技术,增加打卡积分兑礼品等互动,或是设计一些寻宝路线、扫码听科普和故事等功能,会进一步提升市民、游客的兴趣和参与意愿。

对于喜欢分享的游客群体,则可借力社交平台,构建从自发传播到引流再到二次消费的闭环。这其中,产品与活动设计要注重细分需求,可以有花海瑜伽、花道骑行等运动项目,也可以有花间市集、春日咖啡等休闲活动,既促进了消费,也更能彰显特色。

能否增强黏性,最关键的还是服务。完善配套服务,既要有硬件设施的改善,也要有技术等方面的软支撑来提升人们的体验感。

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