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会”上的发展齿轮

版次:01 作者:本报评论员

一场交心会,一场鼓劲会,一场解题会。银川市委邀请10家企业代表参加的“早餐会”,为银川的发展之春再添一股暖意。

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政策衔接、产业引导、产销对接、科技应用,这场“早餐会”上的话题,如同多个发展齿轮环环相扣。企业家们关心的环节,在会场上无缝衔接;企业当紧的诉求,在会场上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回应。对于当前银川的产业发展态势,只有让发展齿轮扣得更紧,向前推动的力量才能更足更强。

银川的产业经济发展,创新不能停,探索不能停,攻坚不能停。立足于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产业打底塑形,为市场提振信心,这场“早餐会”透露出的,是银川市坚定高质量发展、推动新兴产业开疆辟土的决心。

可以肯定的是,银川的产业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内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培育了大量产业升级、扩大消费、提升质量的空间,各项产业引导政策直达企业生产第一线、民生第一环。银川需要在这场紧锣密鼓的经济布局中,紧抓时机,不断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

路是一步一步走的,每一步都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银川的发展求新求变,一定要立足于新兴产业的布局。这既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转化应用,吸引高科技人才的加入和沉淀,更能诞生一大批上下游企业,为新兴产业提供服务,补足银川现有的发展短板,倒逼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让企业肩并肩、手拉手跻身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前哨站,摸索出适合银川发展实际的产业路子。

当前外部发展环境复杂多变,“黑天鹅”事件随时都有可能来临。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保持坚定的信心,凝聚更多力量参与到银川的高质量发展中。职能部门要持续做好服务工作,积极搭台,既为企业提供大舞台,也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让企业感受到发展环境的整体提升;企业要持续发挥创新作用,扛起社会责任,遇到困难及时沟通,遭遇瓶颈保持定力,增强对银川的归属感和亲近感,真正把自己的发展节奏,融入银川的发展进程中。城市和企业要成为休戚与共的“自己人”,一荣俱荣的“一家人”。

一场暖意融融的“早餐会”,正是齿轮转动的缩影,当城市与企业发展的齿轮严丝合缝、紧密相扣时,城市命运的齿轮必将开始高速转动,成为提升城市整体实力、擦亮城市品牌的基础,蓄积着银川走向美好未来的蓬勃力量。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