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作者:梁小雨
“咱们社区工作人员经常来家里看我,陪我说说话,心里就舒坦了!”近日,家住贺兰县富兴街街道虹桥社区金盛瑞园小区的独居高龄老人柯万奇因骨折做了手术,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儿女照顾的同时,难免因为生活理念不同而产生一些摩擦。社区党委书记殷春娥得知此事后,时常上门充当“和事佬”,一点点打开老人的心结。
在同事眼中,殷春娥很会唠嗑。她常说,只要好好唠唠嗑,没有什么事情解决不了。社区民情气象站是殷春娥在社区与人唠嗑的固定点位。物业公司与居民有了矛盾会到这里请她来“评理”;夫妻俩有了摩擦,也会来到社区,请她来做主;辖区党支部书记们有了好点子,也常拉着她畅聊,一起谋划如何让辖区党员发挥作用,参与社区治理。
殷春娥唠嗑,不仅坐着唠,还站着唠,现场唠。辖区红河谷北区居民反映小区门口乱停车影响出行,她立即联系物业,到现场了解基本情况。由于该问题不在社区解决能力范围内,殷春娥立即上报街道,富兴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玉阳对此十分关注,常与殷春娥到现场踏勘地形,确定道路产权归属,对接各个部门协调解决。
3月22日,殷春娥在居民微信群里看到某物业公司围绕“公共管道漏水”发起维修意见征集信息,迟迟得不到居民的响应,她立即以社区工作人员的身份在群里发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指出配合物业维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希望居民换位思考,共同促进问题解决。一经发出,立即得到群内居民的积极回应,纷纷表示愿意配合社区和物业工作,同意支付维修款项。
唠嗑,唠的是家长里短,解决的是民生实事,促进的是社区和谐。在富兴街街道,不仅殷春娥喜欢在唠嗑中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还有“妈妈唠嗑队”“家门口唠嗑队”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拉家常、唠唠嗑的形式,帮助高龄老人排解孤独,化解邻里矛盾纠纷,宣传政策法规,解决民生小事,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
本报记者 梁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