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5 作者:刘薇 整理
清明节前夕,一个延续了30年的约定在绵延的山路上再履。
4月3日凌晨4时50分,来自固原市第二中学、弘文中学等学校,以及宁夏其他高校、地市中小学的2300多名学生,徒步前往固原市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英烈。
这堂“行走的思政课”始自1995年。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30年来,无数少年在这里完成了一堂“青春必修课”,也留下了自己年轻的足迹和嘹亮的歌声。
往返108里的征程,对于一群十几岁的少年意味着什么?“事实证明,我们这一代人不是父母怀中长不大的小树苗”,一名参加过徒步的学生留下这样的感言。弘文中学校长则说:“30年,是从‘走到’到‘懂得’的过程,这脚板底下的108里就是最生动的思政课”!
◇ 媒体说
@银川锐评:任山河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1949年7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十九兵团六十四军,直插彭阳任山河地区,与盘踞在此的马鸿逵部第十一军遭遇,打响了解放宁夏第一仗。战斗异常激烈艰苦,经过全军将士的浴血奋战,夺取了任山河战役的胜利,打开了解放宁夏的南大门。战斗中有364名解放军指战员光荣牺牲,甚至100多名烈士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他们更没有看到新中国成立的庄严时刻。
为了纪念他们,后人在这里兴建了任山河烈士陵园。而这些徒步的孩子,正是为了祭奠他们,延续了30年,108里的路。很多当年徒步任山河烈士陵园的孩子,现在已经为人父母。有的人还继续参与到活动当中,成了维护秩序的警察,保障安全的医护人员,还有主动帮忙的志愿者。从解放宁夏的第一仗,到如今孩子们的每一步,就是我们所说的“红色基因”,深深地植入这些孩子的心中,成为他们一生的精神支柱。
@主持人桑桑:以故人之姿,迎故人之子。清明节,他们回来了!
4月3日凌晨4点多,天还没有亮,少年们在夜色中出发。去年因哮喘中途而退的孩子,今年走在了队伍最前列,不需要参加活动的退休教师如约而至,家长们在道路两侧加油打气,全城人托举了2300人重赴一趟热血信仰之路,而终点就是108里之外的任山河烈士陵园。
从1995年到2025年,六盘山上这条红色征途、信仰之路整整30年风雨无阻。每年清明节,当千人队伍蜿蜒行走在山峦之间,当一个个孩子互相搀扶而不放弃,当孩子们擦拭墓碑的眼神温柔又坚定,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和传承啊!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当历史课本里解放宁夏化作脚下的坡度、当烈士陵园的墓碑被天光所照亮,那些关于家国的抽象概念此刻有了温度和力量。孩子们用双脚丈量的也从来不是公里数,是信仰的高度,信仰也从来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磨破的鞋底、颤抖的双腿和凌晨4点的星光。这一夜,这群少年沐着英雄的光,感受着先辈们隔空的对话,在信仰里一夜长大。而这108里的终点从来都不只是任山河烈士陵园,而是民族最为坚硬的脊梁。
@直播微视评:1万次的说教不如一次刻骨铭心的行走。徒步108里的山路比一次马拉松的距离还要长,孩子们会愿意吗?能坚持吗?不要问孩子,先问问我们大多数老师和家长,你们敢让自己的孩子去走这条路吗?
信仰是走出来的,意志是磨炼出来的。现在很多家长总在抱怨自己的孩子不会吃苦耐劳,缺少克服困难的意志、没有远大的理想。我总觉得这么说对孩子不公平,你们能不能让他们在风雪中自己去上学?当他们要做饭时,能不能不说“快放下,我来”呢?我相信只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所有地方的孩子都会像宁夏固原的孩子一样坚强,所以不要问孩子们行不行、能不能这个问题,要反问自己。
◇网友说
A 说教育——
@小阿芝
为什么我们要缅怀先烈?因为他们躺在那里!为什么他们躺在那里?因为他们要我们站在这里!致敬先烈!吾辈自强!
@向晴
这是对英烈的敬仰和悼念,这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更是对学生意志的考验和磨砺!这堂行走的思政课上得好!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必须点赞。
@笑熬浆糊7788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每一步都不会白走,好样的!应该提倡,中国教育需要有情感有精神!
B 说城市精神——
@天天开心
固信仰之基!培爱国之源!向固原学习!
@Andylau
固原之青年师生 是吾辈之楷模 全国需效仿学习这种思政课!
@陈克斌
最值得尊敬的老师!最可爱的孩子!最通情的家长!
C说青春——
@米粒妈(李剑)
多么可爱的孩子,从稚嫩的面庞看到了坚毅的眼神,满满的感动,为固原二中及弘文中学全体师生点赞,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与传承。
@噼里啪啦
超赞。一路累,一路可能怨,但一路的相互搀扶,和到达目的地的愉悦。还有未来某一天谈起这件事,可能是笑着调侃,笑着骂,但笑里肯定有自豪。
@南海湾15392091288
看得热泪盈眶,愿所有的孩子都有铮铮铁骨,意志坚强,更愿他们与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本报记者 刘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