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作者:李鲲鹏
什么样的房子卖得好
●从购房面积的变化趋势看,银川市区成交住房套均面积由2015年的118平方米提高至现在的134平方米
●120平方米至140平方米的“刚改”需求占比由24%提高至49%
●140平方米以上改善性需求占比由17%提高至28%
老旧小区改造为幸福加码
●今年,银川市计划改造老旧小区64个,涉及216万平方米、494栋楼、2.2万户,估算投资约8.14亿元。
●共上报513部(兴庆区180部、金凤区309部、灵武市24部),估算投资9632.7万元,拟申请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7695万元,用于住宅老旧电梯更新。
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对居住的需求愈发多元,建设好房子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住建部近日发布住房建设新标准,从空间尺度、功能配套、科技智能等多维度定义“好房子”内涵。其中明确新建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须配建电梯,全面提升隔音性能,优化户门及卫生间通行净宽,加高临空栏杆等刚性指标,精准回应群众关切。
近年来,银川市从不断提升“好房子”科技含金量和居住舒适度,并从老旧小区改造及提升保障房水平等多方面下功夫,群众住房水平和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提升。
新房建设 居住品质大提升
近期,各地房地产销售数据陆续公布,多地房地产持续回暖。记者从银川市住建局了解到,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银川市区住房成交套均面积达到134平方米,较2015年的118平方米增长13.6%。其中,120~140平方米的“刚改”需求占比从24%提升至49%,140平方米以上的改善性需求占比从17%增至28%,两者合计占比高达77%。
“我现在住的这套房子隔音不好,经常能听到邻居说话,还有楼上邻居拖动椅子的声音,非常影响居住体验。”市民章先生说,“我计划在西夏区更换一套改善性住房,希望新房的绿化面积更多、隔音更好,居住舒适度更高。”
与此同时,住宅智能化也成为购房新标准。“就像5G时代不能再用功能机一样,现代住房必须智能化,才称得上好房子。”市民王芳说。
记者在宁夏吉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在云锦东方和紫辰府项目中引入华为全屋智能系统,实现灯光、窗帘、家电的语音控制,以及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等功能。
今年以来,银川市全面推进“好房子”建设,通过优化土地供应、提升建设标准和完善配套设施等举措,着力提升居民居住品质。在土地供应方面,重点向区位优越、配套完善的区域倾斜,规划容积率1.0~1.5的低密度住宅。建设标准上,全面执行国家“好房子”标准,从设计、材料、建造、设备等方面入手,强化无障碍、适老化和智能化建设,每年评选示范项目引领行业发展。同时加快完善社区教育、医疗、养老等配套设施,提升物业服务质量。此外,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对老旧小区实施改造升级,让更多居民享受高品质住房。通过系列措施,银川市将打造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现代化住宅,切实提升市民居住幸福感。
老旧小区改造 幸福生活改出来
近年来,银川市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要民生工程,通过城中村改造、基础设施更新、电梯更换等系列举措,让“老破小”变身“幸福家”,切实提升群众居住品质。
“真没想到在村里住了半辈子,现在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北塔四队居民陈岩峰感慨道。位于银川城区核心的北塔三四六队城中村,过去长期面临“上水上不来、下水下不去”的窘境,冬天没暖气、夏天酷热难耐。去年,兴庆区启动北塔三四六队城中村改造工程,这个昔日的“老破小”将变身为集住宅、商业、教育、医疗、文化于一体的兴辰书院完整社区,形成便捷的“15分钟生活圈”。
“原本以为就是原地安置,没想到建设标准这么高!”陈岩峰看着已平整的工地,对未来充满期待。他和另外4位居民还被聘为改造项目“监督员”,共同见证家园的蜕变。
去年底,兴庆区永康家园南区通过改造实现“逆生长”:屋面防水、外墙保温、楼梯间修缮、管网更换、路面铺设等全面升级。“改造真是办到了我们心坎上。”居民们纷纷点赞。街道社区通过充分征求民意,量身定制改造方案,并在实施中根据群众建议动态调整,确保改出实效。
在兴庆区太阳都市花园小区,使用15年以上的老旧电梯迎来更新改造。改造资金采取政府补助方式,更新电梯每台补贴15万元,改造电梯每台补贴5万元。新电梯不仅运行更安全,还新增电动车警告系统、残疾人专用按钮等贴心功能。“再也不用担心电梯突然故障了!”居民陈华高兴地说。
2024年,银川市计划改造老旧小区64个,涉及216万平方米、494栋楼、2.2万户,估算投资8.14亿元。电梯改造方面,计划更新513部电梯,估算投资9632.7万元,拟申请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7695万元。
银川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施策、共建共享”原则,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住有宜居”的幸福生活。
保障房升级 住房需求托得住
近日,银川宝丰健康城E区662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启动意向登记,标志着银川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入品质提升新阶段。通过“新建配建+存量转化”双轨并行模式,银川市正在推动住房保障从“住有所居”向“住有优居”转变。
记者实地探访宝丰健康城E区保障房项目发现,64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户型设计科学合理,南北通透、动静分区。项目采用精装修交付,配备基础家具,租金不超过市场价的80%,真正实现“拎包入住”。
“所有房源都经过‘一户一验’质量排查,从水电安全到家具功能双重验收。”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通过“精装房智慧化升级改造”模式,既保障了基本居住需求,又提升了居住品质。
除宝丰健康城E区外,枫林湾、紫樾台等新建配建项目也将分批次推出优质保障房源。这些项目由政府全程主导建设,优选环保材料,融入智能门锁等智慧设施,以55~65平方米的主力户型满足多样化需求。
“新建项目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层层把关,确保居住安全与品质。”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批保障房的集中入市,将有效解决新市民、青年群体等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问题。
银川市通过创新“新建配建+存量转化”模式,持续扩大优质保障房供给。未来,还将加大建设力度,完善配套服务,让更多群体享受到高品质、可负担的居住环境,推动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升级跨越。
本报记者 李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