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4 作者:鲍淑玲
下好“细化举措”先手棋
要下好“细化举措”先手棋,围绕市委确定的“3837”工作思路,紧扣打好打赢“八大攻坚战”,对攻坚重点、改革难点、发展堵点、民生热点等,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借智谋策、聚智攻坚,守正创新、突破发展。
下好“规划引领”先手棋
要下好“规划引领”先手棋,启动“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重大问题研究,深入把握中心城市建设发展规律,科学谋划未来发展思路、主要目标、优先领域、重点任务,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工厂车间里,生产线满负荷运转;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大型机械有序作业……4月的银川大地春潮涌动,一个个重大项目“踏春提速”,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今年以来,银川市委聚焦“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全市上下“一盘棋”,扎实开展“三个专项行动”,全力下好“十步先手棋”,推动经济运行开局稳中有进。全市工信系统全力下好“细化举措”先手棋,想方设法解决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持续用“好措施+好服务”,助力工业企业跑出发展“加速度”。
“店小二”式服务
赋能产业提质增效
走进位于苏银产业园的宁夏氢能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现场,施工车辆穿梭往来,工人们紧锣密鼓地开展作业,一片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项目3月8日开始土地挂牌,仅用了1个多月时间就签订了土地合同,核发了规划两证、施工许可和不动产权证书,实现了四证齐发,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达到项目开工的条件,非常给力。”项目相关负责人说。该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将实现年营业收入4亿元,年缴纳税金超过2000万元。
今年以来,银川市工信局强化为企服务,实施“一园一策”抓统筹、“一行一策”抓调度、“一企一策”抓纾困,以工业经济之“进”支撑全市经济之“稳”。“我们强化市、县、园区三级联动,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强化重点指标分析预警,研究制定重点产业逆周期调节政策工具箱,持续纾困解难。”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1%,11个新建项目实现投产,新增产值拉动市级工业产值增长2.2个百分点。重点项目的高效推进,带动全市产业提档升级,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梯度培育
加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为三峡水电站提供铸件产品,一举攻克单重22吨大型叶片成形和变形控制难题,成功研制出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叶片;为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白鹤滩水电站4台机组提供叶片;为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的旅检大楼提供钢结构支撑和节点铸件共计200余件……共享铸钢相关负责人说,该公司聚焦高质量发展,承担我国多项世纪工程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助力“大国重器”。
银川市扎实推动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尤其是今年以来,银川市积极构建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全面深挖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等先进制造业企业;聚焦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装备制造的重点细分领域,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着力打造银川“千百十”特色产业集群。围绕先进光伏硅、装备制造等9条产业链实施102个延链补链项目,推动产业链横向耦合、纵向延伸。
今年3月,我市正式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专项行动,分阶段、分层级培育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等四个层级的智能工厂,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我们组织专家就梯度培育计划实施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项辅导,确保相关工作顺利开展。目前,培育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预计首批入选基础级智能工厂培育库的企业将达到60家。”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市将加快推进银川市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组织高校、科研院所、服务商等专业力量为有需要的企业提供‘一企一策’定制化解决方案。”
供需对接
深化区域重点产业合作
深化区域重点产业合作,成为2025年推动银川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平台。今年3月21日,银川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供需对接活动在宁夏宝丰昱能科技有限公司举行。来自全市近20家企业齐聚一堂,搭乘“产业供需”对接平台,迎接合作机遇,培育创新动能。政策护航、服务聚力,方能激活产业生态。通过供需座谈活动,宁夏宝丰昱能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与银川威力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宁夏青龙塑料管材有限公司签署框架协议。
今年以来,市工信局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数字信息等产业组织开展了两场供需对接活动,聚焦企业“急难愁盼”,深入实施“助企行动”,帮助企业“找订单、拓市场”“找问题、解难题”。“我们将持续当好‘金牌服务员’,搭建更多的对接平台,常态化开展供需对接、技术协作、市场共享等服务,推动链上企业‘强链补链延链’。”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鲍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