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总体方向 谋划重点任务 促进高质量发展

规划引领布好城市发展长远局

版次:04 作者:李姝

国土空间规划是银川各行各业发展的指引方向,依据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利用,规划蓝图就能够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现实生活图景。今年以来,根据市委扎实开展“三个专项行动”,全力下好“十步先手棋”工作要求,银川市自然资源局着力下好“规划引领”先手棋,编制《银川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并获国务院批复,明确了银川市未来发展的总体方向、空间布局及重点任务,为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贡献了“规划力量”。

保护国土空间开发

构建银川发展图景

“银川核心功能聚焦于全国重要的能源产业基地和西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围绕这一核心功能定位,我们提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银川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主要包括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优化调整农用地结构,促进耕地全方位稳量提质,提升灌溉水利用效率,发展优质粮食、果蔬、水产等现代农业,支撑乡村富民产业发展。保护黄河干流河道、滩涂生态系统,推进贺兰山山体植被修复和水土治理,推进“三北”防护林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科技创新和产业空间布局,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深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支撑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系统保护自然蓝绿空间和历史文化遗存,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求,提高服务设施均等化水平,打造西北地区具有河湖湿地特色的宜居城市。

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建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到2050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区域互通、城乡互补、山水林田湖草沙有机融合的国土空间格局全面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呈现出欣欣向荣和富有“塞上江南”特色的美丽银川图景。

打造绿色生态系统

保障优质重点产业用地

生态系统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银川市稳固“两屏一带九廊多节点”的生态空间格局,制定“东治沙、中理水、西护山”生态保护策略。“我们以黄河干流河道、滩区、堤岸湿地生态系统为重点,保护河道、滩涂生态系统,建设河道水生态带、滩涂湿地生态带、堤路防护林生态带,优化畅通水系水网,打造滩河林田草交融共生的黄河沿线绿色生态廊道。”银川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同时,以贺兰山及其余脉为重点,推进山体植被修复和水土治理,巩固提升贺兰山水土保持、防风防沙、水源涵养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并且将白芨滩作为银川的东部生态屏障,推进“三北”防护林建设,科学开展防沙治沙用沙,巩固白芨滩防沙治沙成效,保障银川东部生态安全,阻止毛乌素沙地西侵南移。

在此基础上,打造贺兰山、典农河、北郊、南郊等9条生态廊道,保护三丁湖、罗家湖、鸣翠湖等重要湿地湖泊生态节点,通过这些措施,银川市各类自然资源保护更加有力,生态屏障更加稳固,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显著增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产业发展方面,该负责人介绍,推动连片开发建设,提高产业用地使用效率;探索多方式供地、土地用途兼容和空间复合利用等用地保障机制,建立土地要素保障重点产业项目名录,优先保障优质产业和重点产业项目用地。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

建设内陆开放枢纽

综合交通体系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更是做好民生服务的坚实支撑。我市将深度参与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全面融入国家高速铁路网络,完善以银川为中心的环状放射式高速公路网络,提升区域路网韧性,推动形成贯通东南西北、覆盖公铁空海、连接国际国内的公铁交通大通道。

此外,将深化与天津港、青岛港、钦州港等港口,以及武汉等沿江内河港口的合作,促进多式联运、国际货运班列等稳定运行。稳步拓展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航线。积极申报银川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全力推进商贸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营及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在推进民生福祉、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方面,我市加强国土空间规划,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银川市国土空间格局的优化完善,将会带来银川市‘城乡融合’与宁夏沿黄城市群‘区域协同’的双重效应,不仅为本地市民创造更宜居的生活环境,还将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群共同迈向高质量发展。”银川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李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