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作者:雷梦
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基层党建工作也在随着高楼大厦的崛起而悄然蔓延。在繁华的商务楼宇里,“银川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的暖心故事时时上演。
“五一”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德宁国际中心楼内电梯起降运转,把企业员工分别送往不同楼层。这里入驻的非公企业多、迁徙流入的少数民族职工也多。
金凤区北京中路街道清馨苑社区党委书记许淑媛告诉记者,2023年7月,德宁国际中心依托德宁“悦+”客厅楼宇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石榴红驿站”,有序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助推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德宁“悦+”客厅楼宇党群服务中心服务范围覆盖德宁国际中心、德丰大厦、凯宾斯基写字楼等楼宇内的3000余家企业,共有党组织92个、党员600余名,外省流入员工5211人,少数民族职工2153人。
如何重点服务楼宇内企业各民族员工及辖区居民?德宁“悦+”客厅楼宇党群服务中心紧紧围绕“楼宇经济”发展方向,突出“企业发展共建、美好生活共创、发展成果共享”的理念,打造“石榴红驿站”服务矩阵,聚合街道所有非公企业,按照企业类别,划分出生产型、营销型、服务型企业,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作为网格长,设置专职网格员,配备党建指导员、法律援助员等,让同类型企业共享资源、抱团发展。
来到位于德丰大厦30层的北京天驰君泰(银川)律师事务所,“律政精英”们往来穿梭,忙碌有序。“在同一栋写字楼内,各家企业既是邻居又是紧密合作的搭档。”律师刘亚平感慨道,过去为对接业务常常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奔波,如今很多企业客户就在身边,交流合作高效便捷。众多优质企业汇聚,潜在客户群体也大幅增加。这种模式不仅推动了律所的发展,也让整栋大厦的产业生态更加繁荣,提升了整体竞争力。
产业“上了楼”,服务也得跟上趟,企业才能“加速跑”。
“我们招商渠道比较有限,你们能不能在这方面提供助力?”“我们公司经常要办理各种政务事项,如果能在楼下办就好了。”面对区域内企业信息交流的空间制约,德宁“悦+”客厅楼宇党群服务中心发动各方力量“破冰”。
从整合辖区共建单位优势资源,建立党建联席会议机制,到组建“楼小二”服务队,运用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服务清单……德宁“悦+”客厅楼宇党群服务中心将各类楼宇服务送到了企业职工身边。
“希望能为企业职工组织开展手工活动。”今年“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宁夏五壹财务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在“需求清单”中提出需求,清馨苑社区积极响应、精心策划,在德宁“悦+”客厅楼宇党群服务中心组织举办了“巧手慧‘馨’,绽放美丽”妇女节DIY主题活动,吸引了60余名辖区企业女职工参与,大家在活动中一起庆祝节日,增进感情。
“参加这样的活动感觉特别放松,也觉得非常有意义。”宁夏五壹财务管理有限公司职工宋静说,在这样贴心周到的服务环境里,大家也更愿意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
清馨苑社区在梳理“资源清单”时,了解到宁夏银行开发区支行可提供反诈讲座,银川科贷有限公司能提供旧衣回收兑换,中盐宁夏糖酒副食品有限公司可提供商品知识宣传等服务,便组织开展了一场热闹的“赶大集”活动,各企业纷纷展示各自的特色产品和服务,社区居民纷纷前来“打卡”。
楼宇之间的距离近了,人心也近了。“楼宇扎根在社区,企业发展与社区进步密不可分。”许淑媛说,通过搭建联动平台,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实现企业与社区、企业与职工间的多向奔赴。
午间休息时间的“石榴红驿站”宁静而温馨。企业职工三两相约,或去图书角挑上几本喜欢的书籍,或去自习室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或去“解忧小铺”释放压力……针对入驻企业职工和辖区居民业余的“充电蓄能”需求,“石榴红驿站”以空间赋能打造“悦享清馨民族之家”,设置了图书角、直播间、VR红色体验等功能区,精心打造各具特色的服务场景,并定期举办主题沙龙,邀请本土优秀企业家、青年创客等分享创业经验,解答政策疑问。大家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情感共鸣、提升思想认知,心靠得更紧、情变得更浓。
此外,清馨苑社区还面向辖区新就业群体成立了互帮互助小组,提供“安居-健康-法援-文娱”全链条服务,加速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外卖小哥李峰通过社区搭建的婚恋交友平台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不同民族的外卖小哥在社区举办的邻里节活动上一起包饺子、品美食,分享家乡民俗文化……
许淑媛表示,“在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工作方面,我们一直坚持在政治上重视、在政策上落实、在生活上关心,帮助他们主动融入、顺利融入城市生活,为他们‘落下脚、扎下根、安下心’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少数民族务工人员进得来、留得住、能融入、过得好。”
从“服务好一幢楼”到“融入一座城”,从“住在一起”到“融在一起”,从“住有所居”到“心有所栖”,楼宇成了大家的幸福港湾,带给各族群众的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
本报记者 雷梦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