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作者:李鲲鹏
青龙山200兆瓦/400兆瓦时新能源共享储能电站示范项目一、二期容量均为100兆瓦/200兆瓦时、总容量为200兆瓦/400兆瓦时,目前已实现全容量并网,在电网缺电时,把储存的电量释放出去,在电网电能过剩时,把电能储存下来。
本报讯(记者 李鲲鹏)记者6月4日获悉,宁夏电投新能源有限公司青龙山200兆瓦/400兆瓦时新能源共享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已于近期实现全容量并网,目前设备运行稳定,月平均全容量充/放电次数28次,月储存电量突破1100万千瓦时,在缓解用电高峰时期电网负荷压力的同时增强电力保障能力,构建绿色低碳的新型能源体系。
作为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一批)入选项目之一,青龙山200兆瓦/400兆瓦时新能源共享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在电力生产过剩时储存电量,在需求高峰或短缺时放电,从而实现电力供需平衡。
“这个项目就像一个‘超级充电宝’。”宁夏电投新能源有限公司运维部主任张国勇介绍说,青龙山200兆瓦/400兆瓦时新能源共享储能电站示范项目有一套非常智能的管理系统,在控制室中,锂电池舱电流、电压大小等运行参数在屏幕上清晰显示,“充电宝管家”实时监控着电池舱的“呼吸”,通过精准的充放电调度,为新能源电站提供有效的功率调节服务,更好地解决了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
据了解,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二期项目容量均为100兆瓦/200兆瓦时,总容量为200兆瓦/400兆瓦时,目前已实现全容量并网。
“从投用到现在,每月平均达到全容量26次至28次充/放电。储能的主要作用就是提升电网的调峰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预计一年平均储存电量1亿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6万吨,节省标准煤3.2万吨。”张国勇说,该项目的建成投入,有效促进了宁夏电网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及多能互补发展,提升电力系统调峰备用容量,促进新能源消纳,加快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实现清洁能源一体化配套发展,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近年来,灵武市坚持传统能源技术革新与新型能源前瞻布局“两条腿走路”,构建起多层次的能源格局,引导支持煤矿等传统能源企业低碳降碳改造,深入发展风电、光伏、储能等新能源,一幅绚丽多彩的能源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