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珠成链 音乐激发城市活力

版次:04 作者:刘薇

银川今夏用音乐发力。从水洞沟到览山公园,从商务广场到乡村民宿,一场场音乐活动让更多城市角落飘满音符,也将文旅资源、消费场景串联成曲,助力城市释放活力。

用演出经济拉动消费,银川处在学习和追赶阶段,不想总拾人牙慧,得有自己的特色和突破点。今夏,银川给自己找的突破点是“连接”——将音乐从“独立表演”升级为“连接介质”:2025水洞沟九点音乐节现场,不仅有舞台,也设置多个功能区,配套星空露营、水枪大战;灵武音乐节联动周边乡村游,欲打造“一日音乐、多日度假”组合产品;不象音乐节四周年活动选址兰傒谷商务广场,将摇滚现场与古城体验、互动娱乐结合,让商务新地标因音乐聚集人气;览山公园“落日大合唱”、黄沙古渡“落日长歌”等25场群众演出贯穿暑期,更让音乐飘向市井巷陌,成为市民游客共同参与的生活场景。

音乐节多点开花,让景点、商圈、文化场馆等处的旅游休闲、文化娱乐资源得以聚合,串珠成链,并激活不同受众群体潜在的兴趣和需求,撬动消费增量。比如音乐节的配套活动,可能引得游客顺道走进周边景点、公共空间,感兴趣了还可多留一天再逛逛其他地方,而非看完即走、只有“一次性”热闹。

消费链条被拉长,增量自然会从偶然成为必然。这本质上是对“消费长尾效应”的精准把握。今年以来,通过“爱尚银川”演唱会、超级音乐节等活动,银川已拉动全产业链增长。另一个维度上,它也在重塑城市文化身份。当各处音符汇聚为“音乐之城”的标签,银川的文旅吸引力、体验共鸣这一环就补上一块拼图。市民不再旁观、避让,而是很自然地参与进某一处音乐节、演唱会;游客不再匆匆路过,而是因音乐与本地美食、民俗等产生深度连接。

主客共享的场景,需要在更多文化、体育、商业、科技、工农业体验中出现,以完成更多经纬线上的串珠成链,刷新消费地图,让城市活力可持续、能“生长”。

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