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银川味道:迎宾楼里的岁月滋味

版次:02 作者:徐芙蓉 杨晨宇

在银川,若问起本地老字号,迎宾楼定会出现在许多人的推荐清单里。这家拥有43年历史的老店,承载着无数银川人的味蕾眷恋与时光记忆。

羊肉泡馍:清晨的暖心序曲

迎宾楼美食众多,“老银川”各有所爱:有人钟情羊肉泡馍,有人偏爱涮羊肉,也有人对其面点念念不忘。其中,羊肉泡馍堪称银川风味的经典代表。与陕西羊肉泡馍不同,它精选本地羊肉,配以羊骨文火慢熬六小时,骨髓精华尽融于汤底,色浓味鲜,羊肉酥烂,粉条爽滑筋道。

清晨六点半,店门甫开,便有老食客前来品尝这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20元一碗,可配茴香饼、糖蒜、小菜和辣椒。吃法随心:或掰饼入汤,或就饼啜饮。奇妙的是,这碗香气四溢的美味,往往十点半前便告罄。“吃了30多年的老味道,隔些日子不吃就想得慌。”专程坐公交来迎宾楼吃早餐的李阿姨感慨地说。

涮羊肉:不褪色的经典

午餐与晚餐时分,迎宾楼的涮羊肉区总是人声鼎沸。后厨主管陈永辉道出秘诀:羊肉品质上乘,秘制芝麻酱点睛。这里坚守“羊肉是根基、蘸料定乾坤、价格是良心”的理念,素菜七八元一盘,羊肉新鲜足量、定价实在,店铺装修质朴,营销上不追逐潮流,只专注于做好每样菜品,在传承中不断优化创新。

冰点:舌尖上的童年

对许多宁夏人而言,迎宾楼的雪糕是打开夏日记忆的钥匙,五仁冰砖尤其令人魂牵梦萦。即便如今冰淇淋品牌林立,那份熟悉的味道依然吸引着忠实拥趸。有市民忆起旧时的纸包装,如今虽已换成塑料的,但那口纯粹的味道始终未变。

手工面点:时光淬炼的匠心

迎宾楼的手工面点窗口前,排队是常态,馒头、葱花饼、糖酥饼、茴香饼……样样是“老银川”的心头好。多年来,迎宾楼的面点一直坚持纯手工制作:用食用碱而非酵母粉,赋予面点独特筋道与麦香。面点负责人王师傅自1987年坚守于此,“比如馒头,保证三两一个,一斤半面出五个,这标准几十年没变。”他说,四十余载坚持纯手工制作,让每块面饼都带着掌心的温度与细微差异,这是机器无法复制的灵魂。

熟食凉菜与炒菜:喜宴烟火与家常至味

面点窗口旁,熟食凉菜同样诱人。卤味飘香,牛腱是老年人的最爱,鸡爪、小黄鱼则俘获年轻人的味蕾。拾级而上,二楼的炒菜区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喜宴记忆,虽楼宇老旧,但人气不减,手抓羊肉、糖醋鱼等经典仍是百姓餐桌的宠儿。“我结婚、孩子百日宴都在这儿办的,迎宾楼装着我家的大日子。”市民张女士的回忆,道出了这家老店与城市的血脉相连。

从晨曦中的羊肉泡馍,到午晚餐的涮肉热炒,再到日常的面点、冰点、熟食凉菜,迎宾楼用一食一味串联起银川人的三餐四季,续写着这座城市独有的味觉档案与温情故事。

本报记者 徐芙蓉 杨晨宇